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读大学的亲切感丨港澳居民“圳”生活

来源:直新闻发布时间:2022-06-27
  

   工作之外,更有生活。如何让独在异乡的港澳青年不再是“异客”,在《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中,18条的举措,生活方面的内容就涉及5条,深圳给予了“游子们”多方位的生活关怀。在深发展的港澳青年在得到照顾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

  2020年6月,香港青年蔡友翔来到深圳工作,目前是一名“新媒体人”。

  图片

蔡友翔

  他在深圳的家,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万科深南广场的“港澳青年驿站”。这个驿站在今年4月正式揭牌,作为深圳首家港澳青年驿站,首批面向港澳青年开放的20套人才安居房现已“满员”。


  图片


  蔡友翔住的房间有100平方米左右,他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说,这个面积对于他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梦想中的“豪宅”。他在香港的家是35平方米,在高峰时期一共住了6个人。

  “港澳青年驿站”还给居住在这里的港澳青年提供租金优惠,在市场价基础上打6折。蔡友翔认为这个价格非常有吸引力。而最令他感到开心的是,左邻右舍有很多香港朋友。平时他们会搬上椅子、拿着碗筷去串门,大家一起涮火锅、打游戏、煲电视剧,蔡友翔觉得“很有读大学的感觉”。


  图片



  图片


  但初来深圳时,蔡友翔也体验过“找房难”。地理位置不熟悉、办事章程不了解、手头资金不充裕,蔡友翔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港澳青年的“共同难题”。

  2021年3月31日,深圳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统筹安排一定的人才住房房源,定向配租给经有关部门认可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运营机构,解决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而蔡友翔入住的“港澳青年驿站”,正是深圳团市委和市人才安居集团响应“便利港澳居民18条”,联合深圳多家企业共同建立的。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当时就参与了相关调研。”该中心理事长王凯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他们一共调研了600多个在深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了解这些青年在生活、工作、发展方面遇到的各项问题。这一年多来,中心已经协助30位港澳青年入住到深圳的人才房。未来,中心也将继续做好“便利港澳居民18条”的宣传工作,让更多港澳青年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图片


王凯

  去年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的香港青年洪金宝,在递交申请后,顺利住进了人才房。

  洪金宝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说,租金相对便宜的人才房,对于像他这样刚刚毕业、来到深圳的香港青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降低了他们在深圳的生活成本。而他居住的南山区龙海家园人才房,距离他上班的地方也很近,通勤时间只要10多分钟,可以说是相当便利。


  图片


洪金宝

  公司处于初创阶段的香港青年麦栋培,也顺利解决了住房问题。麦栋培说,对于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创业工作地点,二是住宿。如果住宿问题解决了,那对于像他这样的创业者来说,其实就解决了很大的困难和烦恼,“自然是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创业”。


  图片


麦栋培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在深圳有家的港澳青年,工作有拼劲,生活有闲暇,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有人穿上“红马甲”,成为了深圳义工队伍的一员。洪金宝认为,参加志愿活动,对于香港青年而言是一个加速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方法,而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行动,来回馈这座充满温暖的城市。


  图片


  深圳义工队伍里,有香港青年的身影

  有人发挥专长,为流浪猫狗找“家”。一直很想养小狗的麦栋培,虽然因为创业忙碌而迟迟未能实现心愿,但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在深圳做流浪猫狗领养公益的组织。在与这些组织的交往中麦栋培发现,他们默默为小猫小狗付出很多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所以他决定发挥自己在活动策划方面的优势,组织一些领养和义卖活动,“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宣传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助互爱”。


  图片


麦栋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流浪猫狗找“家”

  有了家,这些青年就有了掌握生活节奏的底气。能在职场上“快跑”,也能在生活中“慢行”;能在高楼林立间“疾驰”,也能在烟火街头“停驻”。

  “运动达人”蔡友翔就很想把自己在深圳的真实生活通过Vlog记录下来,然后发到香港青年常用的社交平台上。“接地气”是他最想追求的“视频基因”,蔡友翔说,不是来到深圳就一定是听课、一定是学习、一定是创业,而是“我有我的生活”——可以去踩单车,去爬山,去社交。

  “我想告诉香港青年,当然还有所有的香港人听,深圳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有工作的一面,深圳其实也可以非常生活化。”


  图片


蔡友翔是“运动达人”,平时有空就会去骑车、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