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深南大道上的新闻大厦38楼,生动立体宣传统战工作的标语总能让人印象深刻,寓引导于服务中的各种联谊活动每次都会吸引众多企业负责人、高管、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踊跃参与。
自去年确定为我市园区(楼宇)统战工作试点单位以来,新闻大厦以物业管理服务为工作平台,以文化建设为桥梁纽带,增强了楼宇商会会员企业和其他党外人士的交流与合作,使大厦企业得到实惠,园区(楼宇)统战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人才荟萃 工作有基础
“我们从1996年就开始投入使用,不仅驻厦企业多,各民主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海归等各个群体很活跃,开展园区(楼宇)统战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谈起园区(楼宇)统战工作,新闻大厦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刘卫如数家珍。
作为深南大道上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新闻大厦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的入驻,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据不完全统计,大厦目前有入驻企业139家,员工5000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15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83%,有安森美半导体、松下电器、加贺电子、日本电计等近20家外资企业;有民主党派人士2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120人,港澳台同胞15人,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29人。
健全体制 工作有保障
不同于党政机关的行政隶属关系,商务楼宇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场所,从业人员具有学历高、年纪轻,思想活跃、流动性强等特点,为将这些“体制外”人才纳入统战工作,新闻大厦建立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确定了新闻大厦为园区(楼宇)统战工作试点单位以后,福田区委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俊琳为组长,福田区委统战部和区工商联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小组,设立了大厦统战委员,由刘卫抓具体的工作。
根据大厦党建工作起步早、党建基础良好的特点,新闻大厦坚持“在地、在册、在企、在楼、在群、在线”党建,在原来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大厦党总支,确保大厦内流动党员能够参加组织活动,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党外人士,凝聚人心和力量,并带动其他党外人士做好统战工作,实现党建和统战同步推进。
分类施策 广泛凝聚人心
有了组织架构,没有平台、没有相关的活动,增强大厦人群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路无法落到实处,为了增强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闻大厦想了不少妙招。
刘卫透露,为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统战工作,新闻大厦成立了“新闻大厦太极高管学会”,为党外人士、企业高管免费提供长期培训;成立的“深圳妇女书画协会新闻大厦分会”,定期为大厦妇女同志们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和场所;在楼顶建立的“一米菜园”为企业负责人、高管、党外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一米大小菜园免费认养;今年1月,大厦还邀请通新岭老人书画协会成员莅临大厦为员工免费义写春联,请有书法功底的老党员现场挥笔写统战宣传口号、标语并拍照留念。
此外,大厦还根据党外人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组织太极、书法、摄影、钓鱼、乒乓球等活动。根据统战工作对象的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引导他们主动融入到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中,鼓励他们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服务、走访、座谈、联谊等形式,新闻大厦有效地增强党外人士的政治共识和大局意识,形成凝心聚力的工作格局。
刘卫说,根据“一企一策”“因企制宜”的思路,不到一年时间里,新闻大厦构建了楼宇商会、党外人士联谊会等十几个统战组织,开展了党外人士联谊、工青妇、志愿者等30多场系列主题活动,各企业的高管、高级知识分子、技术人员通过平台和活动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对自己办公创业的地方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党组织和统战组织及其他各类组织的建立,为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留住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