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音 | 全国人大代表冼汉迪:建议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03-10
  

  全国进入两会时间,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哪些方面?又对全国及深圳发展提出了哪些建议?《同心鹏城》开设“两会‘深’音”专栏,邀请深圳统一战线成员中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微”谈全国两会,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此次主要就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推动香港跟内地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内地互联网产业发展等方面向大会提出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冼汉迪日前接受采访时说。

  冼汉迪表示,他今年提出的建议涵盖互联网产业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智慧旅游等领域。

  在促进内地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冼汉迪提议放宽港澳人士投资限制。

  冼汉迪提出,内地可以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改革开放试点作用,探索制度创新。例如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可赋予两个平台更多改革许可权,吸引更多港澳人士落户开展业务。

  “香港在金融、法律、创新科技等高端服务业均具有领先优势,与内地联手合作,也将有助于香港打造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香港经济快速转型。”冼汉迪说。

  冼汉迪长期关注青年议题。过去,他多次带领科技资讯业界的香港青年到内地交流互动,让香港青年了解内地蓬勃发展的景象。“深港两地各有优势,深圳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是很好的创业起点;香港则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基础,培育了一大批科创人才,我们看到不少成功个案都是在香港科研,在深圳落地。”冼汉迪说。

  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在冼汉迪眼里,职业教育改革由“教育”转向“产教”,可以主动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就业需求。

  冼汉迪表示,对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要及时进行专业优化;对于发展势头足,人才需求大的新兴科技和数字文创产业,则需进行快速及时的响应,促进专业结构升级。通过结合粤港澳在职业教育上各自的优势,打通职业教育发展堵点,加快高质量人才生态建设,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解决企业人才输送问题,提升“世界科创中心”的实力与能力。

  冼汉迪建议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深化“产教研创”协同育人,促进专业结构优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一带一路”平台建设等。

  “希望我的建议可以获得采纳和跟进,进一步促进香港和内地交流合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建设。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深港两地的合作互动将更频繁,两者能够更好地互补,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冼汉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