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广西、四川、湖南等地的20名各民族青少年欢聚一堂,在深圳市坪山区民族之家共同参与“坪水相逢青年梦,民族团结一家亲”坪山区首届各民族青少年文化研学夏令营活动,助力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双向交流。
各族青少年们携手走进科技场馆、红色基地、历史建筑等,领略祖国发展建设伟大成就。活动中,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领略科创魅力 感受文化脉络
“3D打印可以复刻我的图像吗?”
“3D打印技术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
本次夏令营的首站,营员们来到了坪山区的3D打印创新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馆内形态功能各异的3D打印工艺品,创新的设计令大家眼前一亮。“3D打印不局限于一种材料,还可以打印金属、塑料、树脂等材料,目前该技术已涵盖电子加工、机械加工、军事、医疗等诸多方面。”
听着老师的讲解,营员们纷纷脑洞大开,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更多关于3D打印未来的设想,在体验中感受前沿科技魅力,激发科创报国热情。
作为创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城区,坪山区还藏着不少历史遗留的文化宝藏,坐落在坪山区石井街道田心社区的南中学堂就是其一。
“南中学堂是辛亥革命后,深圳兴建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倡导自然科学,这里承载了田心社区几代人的美好记忆。”跟着讲解员,营员们远远地就看到了白墙黑瓦、飞檐雕柱的古旧学堂,大家环绕四周,近距离参观这座集南洋特色和客家元素为一体的古建筑。如今这里已改造成坪山城市书房。“旧貌换新颜,我们看到书房内增设了图书阅览、美术创作、学术交流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别有一番感受。”
参观南中学堂后,营员们对建筑遗产的活化、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革命精神
今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辈,铭记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营员们来到位于坪山区的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
从作战实物到历史照片,从文字资料到影视图像……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大家眼前绵延展开,生动再现了东江纵队在危难中诞生发展的光辉历史以及革命先烈英勇抗战的红色精神。
“没有先辈们的付出,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名来自广西的小营员说,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营救文化名人的历史故事以及东纵战士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令他深受触动。
参加活动的各族青少年们纷纷表示,虽然昔日战火早已散去,但这段烽火岁月却永久铭记于心,大家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东纵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争做文明“代言人” 共建美丽鹏城
来深观海是本次行程中营员们最期待的一个环节,除了欣赏深圳美丽的海滨景色,大家还积极响应“保护海洋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的号召,化身为志愿者开展清洁海滩行动。
身着绿色马甲的营员们手持钳子和环保袋,在海岸线旁、绿化带里认真地捡拾着塑料瓶、烟头等生活垃圾。
大家用实际行动宣传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忙碌的身影成了海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活动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周子涵和周庄程是一对姐弟,也是团队中最小的营员。在清洁行动中,姐弟俩与各位营员们分工协作。“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望着干净整洁的海滩,小营员李晋鹏成就感满满。
“在夏令营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在深圳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来自河南南阳的王炳冬表示,自己将把此次在深的所见所闻带回家乡,争做民族团结的小使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联谊联心济困帮扶 民族团结一家亲送温暖
近年来,坪山区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积极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到广西德保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慰问当地老师,向当地学校捐赠教学物资,充分发挥统战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在教育教研、资源和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帮助;组织民族工作干部和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成员,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红罗畲族村,围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深入交流,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成员赴新疆喀什考察交流,深入了解喀什地区民族团结创建情况,参观“红石榴”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并与喀什地区统战部门建立工作交流机制。
接下来,坪山区委统战部将充分依托辖区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增强各族青少年“五个认同”,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