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共同制作“知识海报”;课题撰写人充当“摊主”,展示亮点和创新点;现场“赶集”学员,用“点赞贴”为“摊主”打分……
近日,为更好地助力党外人士做好有关信息收集、素材梳理和课题撰写等工作,深圳市光明区委统战部以“知识集市工作坊”的方式创新开展第三期党外人士调研能力培训,别开生面的培训方式不仅让学员在共创中集思广益、互动交流,更让光明区党外人士进一步提升了课题调研能力和水平。 “知识集市工作坊”现场火爆 “知识集市工作坊”通过设立多个“摊位”(展台),分别展示自身“知识产品”,由听众自行选择摊位交流,吸取经验,给予建议,最后达成相互学习、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场30余名学员分成5个小组,分别组成“美丽社区”“用爱充电”“智慧库房为品牌赋能”“百花齐放”“破译生命密码”5个“摊位”。 培训中,WFA中国引导师协会认证专业引导师、ICF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教练Rebecca老师详细地讲解了“知识海报”制作的基本原理,通过课上练习巩固知识点,指导学员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幅海报(画)来展示各自课题组的结构和内容,形成知识产品(突出亮点)。各个小组确定“组长”“品牌官”“新闻官”等人选后,由“记录官”在白纸上进行记录。 在知识广告环节,5个小组根据各自课题内容分别选出小组“新闻官”“时间官”。随后,新闻官陆续上台,在规定时间90秒内发布有特色的“广告语”,展示各自课题的亮点、创新点以及“知识价值点”,吸引其他组参与交流和知识采购。 为了吸引顾客,许多课题撰写人纷纷充当“摊主”,介绍本组“知识产品”特点,精彩的讲述引来不少“顾客”驻足观看,“用爱充电”“百花齐放”“破译生命密码”等摊位“生意”热火朝天。 知识交易是一个彼此欣赏、交换的过程,“顾客”对于自己认为讲得好的“摊主”,给予“点赞贴”。“摊主”则对自己觉得提问或建议特别好的顾客回赠“小红花”。 学员赞叹“带来互动学习新体验” “知识集市工作坊”形式新颖,活动主题紧紧围绕调研课题本身,生动而有趣的培训给学员带来了学习新体验,更激发了思想的“火花”,让学员们收获了一段充实且愉快的时光。
包小玲 民进光明区直属支部课题组代表: “‘知识产品’不是靠一个人空想出来的,而是大家一起分工协作制造出来的。这次培训让我对无形的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有的用连环画的方式,有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的用海报的方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刘敏 民建光明区直属支部会员代表: “以文字+图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题,增加了课题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更吸引人。讨论课题、制作海报过程中,大家积极交流想法,让我对如何解决新能源电动车充电问题有了更多了解。” 马海亮 光明区知联会会员代表: “在当天的知识产品交易培训现场,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力量。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产品交易并非简单的买卖,而是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需求、塑造个性品牌、精准定位市场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今年以来,光明区委统战部以区社会主义学院为阵地,创新党外人士课题调研能力培训方式方法,精心邀请培训老师,科学安排培训内容,邀请“课题合伙人”(中青班学员、信息员)一同开展调研工作,丰富课题调研的参与主体,将调查研究能力培训“系统化”“多元化”“系列化”,不断深化拓展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了党外人士参政履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