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尝试用指尖操控这只灵巧手完成精密抓取。”近日,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实验室里,盐田区工商联举办的“青蓝双创·新质领航”活动,以沉浸式人机交互体验拉开帷幕。
“场景浸润+智识碰撞+精准对接”,40余名青年企业家深度探访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IDEA),与AIRS前沿科研阵地推动企业产学研融通创新。 沉浸式体验 触摸未来产业的科技肌理 踏入AIRS实验室智能制造区,仿生机械臂的“柔性智慧”,令人眼前一亮。 仿生机械臂搭载柔性传感器的机械臂以0.1毫米级精度模拟人手动作——当企业家轻抬手指,机械臂便同步舒展“关节”,稳稳捏起表面脆弱的鸡蛋,旋紧矿泉水瓶盖时扭矩误差精准。 “传统机械臂像蛮力工人,这个简直是‘精密工匠’!”某精密制造企业负责人反复测试后赞叹。 大屏前,无人机物流航线与城市建筑数字孪生体实时交互,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正为每架飞行器规划最优路径。 “这相当于给城市低空装上‘智慧交通大脑’。”讲解员介绍,系统通过兼容多种飞控协议,实现了飞行器间的“数字对话”,可实时获取空域内所有无人机的运行状态,动态飞行管控。 智识盛宴 解码新兴产业的发展密码 IDEA低空经济分院负责人以一组数据点燃全场,勾勒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宏伟蓝图。“深圳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示范区,已集聚相关企业1500余家,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面对企业家提出的“具身智能技术落地的最大挑战”,人工智能专家表示,“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机器人更精准地感知环境并与之交互。这需要不断优化传感器技术和算法模型。” AIRS实验室负责人以“技术产业化路线图”极大提振了在场青年企业家们对未来产业的信心。“创新技术转化为产业应用是最终目的。目前,AIRS实验室布局的14个院企联合实验室中,已有6项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我们正攻关智能融合低空系统,未来将实现无人机物流成本降低40%、响应速度提升3倍。” 详实的数据与案例让“技术从论文到产品”的转化路径清晰可见,通过专家的讲解与问答,青年企业家们对“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的跨行业融合现状与趋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精准对接 架起成果转化的直通桥梁 座谈现场秒变“需求对接会”。深圳带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缪宝锋率先抛出痛点,“公司主要从事10千伏以上高压设备的维护,维护工作具有高风险。”他当场与实验室团队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开发带电清洗人形机器人,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检,彻底替代高危人工操作。 深圳市鑫保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段太保“相中”集装箱搬运机器人。“物流行业装货时间波动大,希望减少用工成本,降低事故率。”他表示,实验室展示的自动避障型机器人恰好破解难题。 现场,企业家们纷纷与专家互加联系方式,并在无人机港口巡检、智能仓储机器人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这次不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而是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大家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企业家触摸到未来产业的真实模样,更通过“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的双向奔赴,将实验室的创新火种播撒进产业发展的沃土。 盐田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蓝双创·新质领航”系列活动通过成立无人机飞行俱乐部、走进前沿实验室等特色活动,继续推动青年创业者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深度互动,将“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扎根实体场景”理念落到实处,让“凝心”之力转化为“聚势”之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