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包容审慎监管让我们企业真真切切受益,帮我们渡过难关”。2024年3月以来,罗湖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联合区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公检法司部门,开展涉企包容审慎监管四大专项行动,打出“柔性执法+精准施策+权益护航”组合拳,以“有温度的监管”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 24小时内解冻 盘活企业“生命线”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感受到‘娘家人’保驾护航的关怀。”今年3月,罗湖区某企业反映,其名下基本账户等四个银行账户因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被原告申请财产保全,导致高达千万元的流动资金被冻结,影响公司重要项目投标。在紧急关头,企业向罗湖区人民法院提出解除对基本账户的保全措施。 24小时之内,罗湖区人民法院组织相关部门分头赶赴现场保全置换,解冻企业基本账户,保障企业投标保证金及时支付、顺利投标。“柔性司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在深圳能够发展壮大的保障。”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到。 二 执法“智囊团” 问需企业优服务 “民主监督工作启动后,民革罗湖总支迅速组成专项监督小组,集结了法官、律师、执法人员等成员开展工作。”民革罗湖总支负责人介绍。 柔性执法工作理念和执法透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轻微违法行为的处理需要优化……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研,民革罗湖总支根据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10余条可行性建议。“执法方式更加柔性,案件查处数和罚没金额均有效减少。”民革罗湖总支负责人表示,不少企业纷纷发来感谢信息,点赞此次民主监督工作。 此外,罗湖区工商联、区企业服务中心分别与罗湖区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共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等,在加强纠纷调解、优化诉讼服务、联合开展普法等方面达成共识。 “年初,罗湖区人民法院成立司法助企工作室,集中受理企业需求,为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司法路径。”罗湖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说到。 三 精准监管减负担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罗湖区民营经济活跃,有民营企业近20万户,占全区企业总量比重超96%,还有京基集团、澳康达、八马茶业等众多知名民营企业。“在走访民营企业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希望加大柔性司法力度,特别是对轻微违法行为加强指导,为企业减轻负担。” 罗湖区深入实施《罗湖区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来,推出了“护航+”检企服务站,开展普法宣讲20多场,涉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全区22个行政执法部门的260多宗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支持涉民营企业合理置换财产申请共计20件,及时处理解除财产保全申请600余件,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切实为企业“减负”。 据了解,为更好地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罗湖区建立了涉企包容审慎监管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综合查一次”监管机制,通过“数据+信用”赋能、“服务+监管”并行,将监管事项最高压缩54.5%,检查时间最高压缩87.5%,检查频次最高压缩85.7%。区委依法治区办出台《深圳市罗湖区护企法律服务十条举措》,创新推出“行政处罚及信用修复‘双书同达’机制”,主动告知900多家企业修复信用主体。 万众瞩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进入倒计时,罗湖区也正以监管“精准度”和高效服务提升企业“舒适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