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客”到“归人” 深港的距离正被一趟趟南来北往的行程丈量、拉近。今年春节,龙华“文旅使者”团队南下香江,举办“多彩龙华,大有可玩”龙华文旅推介会。观澜海洋世界的水母摇曳生姿,风洞飞行馆的刺激挑战令人跃跃欲试,源野营地的自然野趣引人向往——这些鲜活的场景,点燃了香港市民的好奇心。 “畅游卡”的魔力,在于它将龙华的丰富体验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抽象的地名变得可触可感。 当百名香港旅行社代表以游客身份走进龙华,未来城市展览馆的科技感、卡鲁冰雪世界的速度激情、上河坊·港澳湾的潮流氛围,让他们亲身触摸到“粤式新生活”的蓬勃脉动,这也成为龙华区“走出去”举办文旅推介会的有力延续。 广深港高铁呼啸构筑的“1小时生活圈”,正在被无数个这样具体而微的体验悄然转化为“零距离”的亲近感。 舌尖上的乡愁,指尖上的传承,最能唤起共同记忆的往往是那些根植于生活的文化印记。 在龙华的“囍事街”,华灯初上时分最为动人:非遗鱼灯在星光瀑布中流转,舞狮队伍腾跃翻飞,引得满街喝彩。长街两侧,近300位深港乡亲围坐共享盆菜宴。这一深港共有的传统美食热气升腾,举箸同享的瞬间,唇齿间品出的是血脉相连的真味。 在红木博物馆,香港妈妈李女士带着10岁的儿子体验非遗木艺。当10岁的小朋友成功组装出鲁班锁时,他惊呼:“原来不用钉子,木头也能如此牢固!”这声童言背后,是传统智慧对新生代的文化叩击——在香港孩子熟悉的乐高积木之外,中华工匠精神的种子悄然播撒。 而在观澜河上,深港澳龙舟队挥桨竞渡、呐喊震天,端午的鼓点成为三地同胞共享的节律。这些共同的舌尖记忆与指尖技艺,正是深港之间最质朴,也最坚韧的情感纽带。 港味服务,让“龙华之旅”更加便利 让联结更紧密的,还有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日常生活的便利。 为了让港澳同胞在龙华区感受到如家般的自在,一系列充满巧思的服务应运而生:一本指南,轻松安家:《港澳侨胞政务服务宝典》和《“港”快来龙华》折页,让政策查询与美食探店、交通指引、住宿推荐一手掌握。一辆巴士,穿梭街巷:专属港澳“服务巴士”,穿梭于商区、园区、社区之间。熟悉的粤语解读政策,“税务指南茶档”“金融小冰室”的港式场景设计,让便民服务带着温度精准直达。一个中心,全程守护:新成立的港人服务中心,聚焦在深港人的居住、旅游、创业全周期需求,致力于成为大家信赖的“湾区驿站”,让每一位初来者都能迅速找到归属与支持。 “最动人的‘通关攻略’,是让文化可亲可近,让服务贴心便利,让共同生活的愿景在每一次相遇、每一份体验中落地生根。”从一张畅游卡开启旅程,到一席盆菜凝聚乡情,再到一辆巴士传递关怀,龙华区用“全场景服务”,将深港的联结融入日常生活,让港澳同胞从“畅游”变为“常留”。这双向奔赴的每一步,都在为深港融合的双城故事,书写温情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