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茶韵传薪火 一杯铁观音香满全球

来源:罗湖区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07-04

  一片铁观音叶,承载三百年匠心传承。从乾隆御赐贡茶美名,到王氏先祖扬帆南洋;从非遗八道工艺的温度坚守,到智能生产线的精准革新。八马茶业以茶为舟,驶过米兰世博的鎏金舞台、联合国总部的文明对话,让世界从一缕茶香中,读懂中国古往今来的故事。

从自然与时间中撷取做茶之道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茶文化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清乾隆年间,清代安溪尧阳人王士让于南岩山麓发现一株茶树,遂精心培育、采制茶叶。后进贡宫廷,乾隆饮之,赞其味香、色美,因其形沉似铁、美如观音,故赐名“铁观音”,列入贡茶。自此,“铁观音”美名传扬民间。

2024年“国际茶日”期间

八马茶叙服务登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官方报道头图

  立足于“三百年”家族血脉中流淌的非遗技艺,八马茶业自1997年在深圳创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创立的品牌,八马茶业从自然与时间中撷取做茶之道,凝练出采青、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等“铁观音传统制茶八道工艺”。

  “其中,做青是铁观音品质形成最关键的核心工序,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是形成铁观音独特色、香、味的关键。”

制茶师采用传统工艺制茶

  八马茶业的制茶师向大家介绍,苛刻的铁观音最佳做青温度为18度至22度之间,摇青共3-5次。灵活掌握“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技术,离不开制茶师审时度势的智慧。

  在保留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八马茶业引入现代科技改良制茶流程,从1993年半机械化到2023年正式建成第七代,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线在高效智能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加持下,可将茶叶洁净度提升至10万分之一。

南洋丝路开启茶叙外交之旅

  清朝咸丰年间,王氏先辈沿海上丝绸之路,前往南洋各地销售铁观音,在东南亚创立了声名显赫的“信记茶行”,并立志将铁观音乃至中国茶推向全世界。

2023年国际茶日期间

八马茶业受邀代表中国茶亮相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

  近年来,八马作为非遗中国茶的代表,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以茶为媒生动诠释东方智慧,助力中国茶香弥漫全球——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印东湖茶叙、中法豫园茶叙现场,礼献茶叙外交;在米兰世博会、上海世博会、迪拜世博会等为中外来宾奉上馥郁香茗,以茶香诠释大国风度。

2023年5月,八马茶业受邀亮相联合国总部,获多国常驻代表点赞

  此外,八马茶业还多次受邀亮相联合国总部、中国驻美大使馆等,并在全球范围内举办高端中国茶全球品鉴会。八马茶业以“一杯茶”的温度,向世界生动诠释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风采,为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茶”和鸣

讲述中国“茶文化”新风尚

  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中国茶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向世界讲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故事。“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茶文化’故事,就要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文章。”八马茶业董事、总经理吴清标说道。

“茶缘”中巴友谊园开园仪式上

中巴嘉宾与八马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在茶文化方面,八马茶业多次以国礼茶身份担当“文化使者”。2024年,适逢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之际,八马茶业助力“茶缘·中巴友谊园”盛大开园,续写了两国间长达200年的茶缘佳话。

  在茶产业方面,八马茶业积极布局全国茗茶原产地,从“乌龙茶第一”到“多品类领先”。

  “双世遗”

  连续5年举办“双世遗”杯茶王赛,以高奖金、高荣誉激励茶农提升技艺,并协同制茶能手聚拢产业资源,构建中国茶产业协作体,畅通茶产区、茶农和消费者桥梁。

  “智慧八马”

  在茶科技方面,践行“智慧八马”理念,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智慧茶园+智慧工厂”综合体,引领茶行业智能化。主导或参与数十项国标、地标和企标的制定,形成了从茶叶采摘加工,到仓储、物流、销售等全环节标准化体系。

  未来,八马将深化“三茶”的统筹实践积极投身国际交流,促进中国茶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