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帕米尔高原的晨光掠过喀什古城墙,17户深圳福田家庭跨越5000公里山河,与喀什的17个家庭紧紧相拥。近日,在深圳援疆指挥部、喀什市委组织部支持下,福田区委统战部、区妇联共同织就这条横贯东西的“连心链”,“福喀家庭手拉手”活动让两地的欢笑声在丝绸之路重镇久久回荡。
同心结谊:当粤语歌曲遇见新疆舞步 “让晚风 轻轻吹过,伴送着清幽花香像是在祝福你我,让晚星 轻轻闪过,闪出你每个希冀如浪花……”活动伊始,来自福田的澳门籍家庭带来一首激情澎湃的《红日》。动听的粤语歌曲在喀什文化活动室响起,下一秒便被热情的新疆舞步接住节奏。 福田家庭送上印有深圳地标的文创徽章:“希望你们来深圳,我们到徽章上的莲花山看最美的勒杜鹃!”喀什家庭回赠民族图腾花帽:“这是昆仑山下的祝福!”深圳的文创徽章映着喀什的艾德莱斯绸巾,两地家庭互赠的不只是礼物,更是一份“走亲”的仪式感。 结对仪式上,福田区妇联主席唐芳动情道:“当孩子的手牵在一起,民族团结的种子便扎进了沃土,这份亲情,终将长成遮风挡雨的林荫。” 活动期间,曾于2024年远赴福田结对的两个家庭再次团圆。双方家庭互相分享近况、欢声笑语,一来一往的烟火气里,情谊再续,心意相传,恰似艾德莱斯绸上的纹样,你来我往织就了民族团结的温暖图景。 时空对话:在丝路明珠邂逅岭南鹏城 从深圳福田的现代楼宇到丝路明珠喀什的千年街巷,福田家庭们跨越的不只是山海距离,更是心与心的守望相牵。 在喀什博物馆,泛黄的《西域行程记》手稿前,福田少年轻抚玻璃展柜:“张骞走的丝绸之路,和我们飞来的航线重合了!”历史在这里具象为织毯的纹路、乐器的弦音,见证着岭南与西域千年不绝的血脉相连。 在深圳援建的科技馆,VR眼镜让喀什孩子“瞬移”到深圳湾大桥。往来的喀什校园研学团络绎不绝,承载着孩子们的求学梦想。 在喀什大学思政基地,深喀两地的时空被重新剪辑:深圳援建的安居房错落如琴键,喀什大学里由深圳援捐的“闯”的雕像巍然矗立,两地建设者的奋斗身影鲜活呈现。 这些林立的援建项目,让喀什与深圳的距离悄然拉近,在丝路古韵中绽放着鹏城的活力与温情。 长河汇流:当石榴籽抱成同心圆 走访巴扎市集,在香料与瓜果的馥郁中触摸市井烟火探访农家院落,于葡萄架下听坎儿井水流淌的絮语寻味非遗土陶手艺人的匠心,看泥坯在旋转中蜕变为时光容器,围站在馕坑边学揉面团,让麦香混着笑语漫过指尖。 体验了当地如艾德莱斯绸般绚烂的多民族缤纷生活后,深喀家庭纷纷约定:“欢迎喀什家庭到深圳再聚,一起海边漫步、吃馕烤串!” 这场跨越山河的“家庭走亲”,正催生更深的联结。正如喀什老人演绎起十二木卡姆的悠远旋律,指尖拨动的不只是琴弦,更是岁月沉淀的民族情长。福喀家庭携手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将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蓄势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