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雪域高原——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来了!

来源:南山区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09-05

  “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来了!”近日,由深圳市南山海外联谊会与澳门南山青年协会组织的港澳青年代表团,从深圳前往“雪域江南”林芝开启为期四天的国情考察之旅。在雪域高原,青年们以脚步丈量边疆,用心灵感受发展脉搏,完成了一堂关于家国情怀、民族团结与时代担当的“行走思政课”

产业协作

藏南桃谷里绽放“同心之花”

  考察首站,深圳市南山区重点援藏项目藏南桃谷的蜕变令青年们惊叹——这片曾被荒草覆盖的436亩土地,如今已成为集生态文旅、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粤藏协作示范园”

图片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藏着‘造血’智慧。”项目负责人介绍,桃谷分两期建设,一期优化游客服务中心,增设便民服务台、母婴室与多语种导览系统;二期规划主题酒店区、藏文化体验区与滨水码头栈道,未来将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文旅地标,更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助力藏族同胞“在家门口增收”。

图片

  桃谷广场篝火升起,港澳青年与南山援藏人员、藏族同胞手拉手跳起锅庄舞,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藏式手工制作,欢声笑语在山谷回荡。

图片

  “能不能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直播电商资源,把西藏的特产卖向全国?”讨论中,澳门青年林思朗的提议引发热烈共鸣。

图片

  青年们你一言我一语,从 “藏香线上推广”到 “非遗手作直播带货”,从 “文旅线路联名设计”到“青年创业帮扶计划”,一个个创意为边疆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慰问援藏建设者时,听了他们克服高反、坚守一线的故事后,香港青年代表于蓉说:“藏南桃谷不仅是度假区,更是架起粤港澳大湾区与雪域高原交流的桥梁,承载两地情谊与共同发展的希望。”

走读林芝

立体画卷里的“振兴答卷”

  如果说藏南桃谷是粤藏协作的“产业样本”,后续行程则为港澳青年铺展了一幅“生态美、文化兴、百姓富”的边疆振兴全景图。

图片

  尼洋阁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是“文化共融”的缩影。馆内陈列了2000余件民族文物:古老的藏式农具、精美的唐卡、承载汉藏交流历史的文书……当讲解员说起“文成公主将谷物种子、农耕技术和工匠带去了高原”的细节,青年们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互帮互助、共生共荣的历史基因。

  林芝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科学保护与适度开发,让生态美景成为群众增收的“金名片”。

  雅下水电站工程外围,高耸的输电塔架与建设中的厂房,让青年们感受到国家战略下“高原天路变通途”的发展伟力——这座五级电站建成后,将为林芝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图片

  最震撼的是嘎拉“桃花第一村”的蝶变,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嘎拉村以桃花旅游改写发展轨迹。昔日依靠青稞种植、牦牛养殖收入微薄,如今民宿与特产销售红火,去年村集体收入破七百万,青年们切身体会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实践魅力。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是港澳青年们在林芝多次听到的话。

  港澳青年代表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山河壮美与发展活力,增进了对边疆发展的了解,见证了脱贫致富的伟大奇迹。他们将努力搭建起内地与港澳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让更多港澳同胞了解祖国边疆的发展新貌。

  山海共鸣

把家国情怀带回大湾区

  四天的林芝之行像一场心灵的“充电之旅”,让港澳青年们在雪域江南的蓝天白云之间,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好。返程路上,大家迫不及待地分享这一路的感动与思考,你一句我一句,仿佛还在篝火旁、桃花村里、雅鲁藏布江边。

图片

  藏南桃谷从荒地变地标、嘎拉村借桃花富民、雅下水电站赋能发展……这些实例不再是新闻里的遥远故事,而是他们亲眼所见、亲手触摸的“振兴样本”。

  一位香港青年感叹:“粤港澳大湾区是快节奏的‘闯’,林芝是慢下来的‘创’。”

  篝火旁与藏族同胞共舞的温暖、尼洋阁聆听汉藏交流历史的触动、援藏事迹带来的感动……香港青年谈体会时说道:“不需要太多语言,一个笑容、一段舞蹈,就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联结。”

  站在雅鲁藏布江畔,聆听建设者艰难拓进的事迹,青年们建功报国的壮志愈发昂扬。“港澳青年应借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当好边疆发展推荐官、文化传播者与产业协同推动者,助力更多人到边疆投资兴业。”澳门青年林思朗说。

  南山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更多港澳青年走进边疆、读懂边疆,也让雪域故事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广泛地传唱。

  我们相信,于藏南桃谷种下的 “同心种子”,定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绽放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