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是你们想看的英歌舞

来源:龙华区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11-03

  “周末有空档,潮阳走一趟!做地道的潮汕人,那滋味,倍儿爽!”近日,由龙华区委统战部组织的“同心V公益”网络服务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推介活动。他们卸下“流量主播”的光环,以“文化探路者”和“公益分享家”的角色,深入潮阳城乡,挖掘地方文脉、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诠释统战在服务“百千万工程”中的创新融合。


不止于观看:

大V成为文化“翻译官”与“放大器”

  “散步的时候就看到很小的孩子拿着槌有模有样学着舞,很好奇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影响力与传承。”出发前,大V们畅谈对此次潮阳行的期许。这个疑问,在走进桃园龙凤英歌队训练基地的瞬间找到了答案

锣鼓轰鸣,少年呐喊,少年们洋溢着青春与热血,马尾飞扬,让直播在短短20分钟便吸引了3万多名网友在线围观。

  “这槌法太帅了,想学!”“这就是传说中的英歌舞吗?爱了爱了!”汗珠擦干后,镜头中不施粉黛的脸颊展示着少年们对英歌舞的热爱。“我高一”“高二”“初三”“下午还要上课,英歌舞是有兴趣就参加。”此刻,不大的隔间里摆放着整齐的槌与锣鼓,悉心包裹的“战袍”共同诉说着年轻人对传统的敬重与珍视。这些行头,陪伴他们从当地走向人民大会堂等更广阔的舞台。

  MCN机构负责人张雪化上英歌妆,换上演出服,亲身体验“转槌”的难度。张雪不禁感叹:“看着飒爽,上手才知是真功夫!”

  这场由多位网络人士共同参与的“同心V公益”活动,始终围绕着文化转译的核心,以直播、视频等方式将古老的英歌舞转化为当代网络语言,让这项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的传播生态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想用我的镜头架起一道桥梁,让世界看见潮阳——看见这里英歌舞的澎湃热血,品尝姜薯的软糯清甜,感受潮汕人家最本真的烟火气与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绽放的崭新活力。”

从土地到云端:

为风物贴上“网红”标签

  在潮阳尖山村乌苏杨梅种植基地,2亩杨梅大棚采用的“防虫网+薄膜”双层覆盖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正是“百千万工程” 中推动科技赋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的生动实践。

  基地负责人指着大棚温度计笑道:“有点热吧?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句朴实的话,让“深圳梦”自媒体平台创始人王方感触颇深:“阳光雨露滋养,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机。”

  深圳对口帮扶工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透过网络大V的视角共同推动着潮阳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大家看,半小时前我们还在姜薯田里看到的姜薯,现在已经被制成开盖即食的方便食品了。”在“西胪内八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V们的镜头成了最精准的“选品工具”。

从田间的姜薯到开盖即食的方便食品,从新鲜的莲藕到保留本味的佳肴,从产地到产品的衔接展示,让都市青年也能感受到这一抹田间的芳香。

从“流量赋能”到“双向共赢”

  三天时间,网络大V们探访潮阳博物馆、文光塔、莲花峰与英歌基地,一路皆文化,前往西胪农业合作社与汕头纺织城见证产业探新,深入桥陈村、花园村与海门花伴湾体悟乡村振兴。90多篇原创内容、9场直播、近19万人次观看、微博话题超1001万浏览量。数据背后,动人的是那些细微的瞬间:是古树下对文化与产业价值的重新审视,更是少年们用纯粹热爱对传承的诠释。

  这场由龙华区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V公益”行动,并非单向的流量赋能,而是一场双向的价值创造与情感共鸣,也是统战工作融入发展大局、推动深汕协作的生动实践:不仅以数字浪潮激活了潮阳的千年文脉,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统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