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与香港接壤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交通便利、配套成熟,是香港青年逐梦粤港澳大湾区的理想之地。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来看看。”2月28日,由香港社团、创业青年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考察团,经福田口岸乘坐地铁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沉浸式体验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
地铁+行走
沉浸式体验创业环境
此次结伴而来的考察团成员既有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成员,也有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发展的青年创新发展慈善协会和亚洲青年创业基金会成员,还有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代表。
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表示,无论是选择居住在深圳、工作在香港,还是居住在香港、工作在深圳,地铁是往来深港两地创业者最常用的出行方式。“这次考察团之所以全程采用乘坐地铁和行走方式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是想亲身体验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
从福田口岸搭乘地铁4号线、再换乘3号线抵达福保站,考察团一行用了不到25分钟时间就到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考察团成员、亚洲青年创业基金会副主席邱浩麟说,“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大家很少有机会组团来到深圳考察学习。如今,随着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大家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全方位、多视角、宽领域地了解深圳。”
边走边看边交流
香港青年惊喜多收获大
塔吊起落、高楼林立。位于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面积3.89平方公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组成。
考察团一行走进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蓝海湾孵化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和深港联合办公室,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详细了解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的政策和环境。
“早就听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制度、空间、资源等优势。” 有着12年创业经验的考察团成员、青年创新发展慈善协会主席邵燕宁说,“百闻不如一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生动诠释着‘小地方可以有大作为,孕育着大希望’的真谛。”通过这次参观,她进一步得知,为了全方位全链条吸引港澳青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推出了《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贴心地为深圳园区内的港澳初创企业提供启动、成长、办公空间等多方面的资助。
考察团成员、MOTONERV总裁冯鑫杰是一位创业者,其打造的MOTONERV平台,通过利用计算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最新技术,可根据每位司机的实际驾驶表现提供深入的分析、见解和回馈。他认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深港交接之处,有着跨境、跨制度、跨关税区的独特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很强,将是港澳青年逐梦粤港澳大湾区的首选。
立足河套看深港合作前景广阔
“福田区是深圳居深港人最多的城区,有近5万香港同胞在这里工作生活。”“近年来,福田区委统战部在福田区出台一系列围绕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便利措施的基础上,推出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福田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助力打造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推动形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1+N’阵地集群。”参观期间,福田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欢向大家进一步宣传和推介福田区服务港澳同胞,尤其是吸引港澳青年来深创业就业的举措。
“深圳人才集聚、技术领先、市场广阔,福田区出台的这些举措对港澳青年融入福田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除了科技领域,我希望在文旅等行业加强合作。”一带一路青年发展中心副主席李佳斌说,香港人素有爱国传统,香港在抗英、抗日和抗葡活动中均留下了不少历史遗址。他希望将深港两地红色革命遗址和历史资源连接起来,让市民在行走中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
樊熙泰也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今,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将就业和创业的目光投向内地,未来将组织更多香港社团、创业青年和学生代表来深考察,乘势而上、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帮助港澳青年尽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潮中。
相关链接 “国情深睇验”(“睇验”与粤语“体验”同音)港澳青少年深圳国情研学精品路线(简称“5S国情研学路线”),包含同根同源(Source)、科技创新(Science)、生态景观(Scenery)、社会文化(Socioculture)以及时尚“圳品”(Shenzhen-style)等5个主题、12条路线、160个研学体验点。 扫码查看 港澳青少年深圳研学5S精品路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