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灵动的客家山歌唱出《生活好兆头》
高亢嘹亮的民族之声歌颂《春风十万里》
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演绎《母亲是中华》
……
近日,深圳市龙华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走进企业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之民歌大舞台活动,各族群众一同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参与游戏互动、有奖问答等活动,蓬勃向上的民族之力汇聚在阳台山旁…… 连日来,龙华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广泛深入开展2023年“龙华红石榴”暨民族工作月系列活动,各民族文艺精品、非遗文化体验、民族政策宣传讲解等9场活动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惠及龙华区各族群众1500余名。民族团结之花在龙华常开长盛。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近日,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开展了一场民族团结嘉年华活动,民歌演出、民族知识问答、民族游戏互动吸引了近100名群众积极参与,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伴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悠扬乐曲,欢声笑语在社区内流淌,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们心中生根发芽。 “龙华区民族工作月活动,年年都开展,每次活动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回族群众关海林说。此前,他还参加了元宵节期间的“一碗同心圆”民族政策进园区等活动,深感龙华区通过精心打造民族团结文化活动,以园区社区需求为切入点,以传统节日为媒介,把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民族政策讲解融入到精彩活动中,让各民族群众乐在其中、融入其中。
连续6年,龙华区以“民族工作月”系列活动为抓手,把民族政策带进龙华辖区各街道与社区、园区,把“有形有感有效”和“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以点带面做好龙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中华巧艺夺天工,非遗文化浸润浓。以开展2023年“龙华红石榴”暨民族工作月系列活动为契机,龙华区还将非遗技艺体验活动送进园区、社区,通过展现非遗文化特色,呈现各民族人民传统技艺,坚定各民族群众文化自信。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龙华区大浪街道新围社区特别邀请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雕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海平,为社区内50名各族妇女解说皮雕文化的历史,教授雕刻技艺。作为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理事,她表示,非遗传承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把非遗皮雕活动带到社区里,在丰富社区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让非遗技艺真正地走到各族群众身边。 “大家在非遗技艺体验中交流和创新,这何尝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苗族群众王宁娟在参加观湖街道大和社区民族非遗麦金画手工艺体验活动时感慨道,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以兼容并蓄和延续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实现了民族文化多元共生和协同发展。 贴心关爱“石榴籽” 课堂架起民族团结“桥” 民族团结一家亲,民生服务暖人心。自2023年“龙华红石榴”暨民族工作月启动以来,深圳市龙华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在观湖、龙华街道开展了多场民族关爱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助力少数民族群众提素赋能,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融入深圳创新创业热潮,为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龙华区提供的的民族关爱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有烹饪、办公软件使用、个人财务管理、短视频制作和电子商务等项目,都是很实用的。”正在备考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的壮族学员刘俊明说道,龙华区提供的助理社工师培训恰好是他需要的,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他感到收获很多。 随着“龙华红石榴”暨民族工作月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还有国潮音乐会、手工体验坊、“鹊桥”民俗汇等15场活动陆续走进各民族群众身边。龙华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民族政策进社区、进园区,非遗民族文化体验和民族关爱服务等不同活动形式,龙华区积极打造各民族交流、融合、共享的团结互助平台,不断拓展“龙华红石榴”创建的内涵与品质,把“大团结大融合”的理念融入龙华区各族群众的生活之中,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