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吸引了内地大量各民族专业人才和建设者投身到特区的经济建设之中,因此深圳市也成为继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拥有56个民族同胞共同工作生活的城市,截止2010年底,深圳市常住少数民族同胞达到77万人。
针对深圳市这样一个城市特征,如何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就成为统战部门(民族宗教部门)一项重要任务。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统战部门(民族宗教部门)一直坚持特区人特有的精神,不断创新适合特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民族工作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早在1996年5月深圳市就成立了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利用民间社会资源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7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出台“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揭开深圳市社会建设的序幕,“专业社工”开始走进深圳人的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发生巨变,越来越多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少数民族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让他们能够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在保持各民族的传统的民俗民风的情况下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成为摆在统战部门(民族宗教部门)的一个新任务和新课题。
2009年8月,在中共深圳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统战部(民宗局)民族工作处、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开始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技巧,探索新的民族事务工作模式,并与深圳市最早成立的专业社工机构——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开始民族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的可行性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经过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编制出少数民族社会服务项目方案。
2010年初,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基金会的严格评审和论证,该项目获得福彩公益金35万元/年的资助,使之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由福彩公益金资助的少数民族社会服务项目,为深圳市民族工作开创出一条全新的路子,为传统的民族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实践民族工作社会化
2010年5月,由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深圳市关爱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项目”正式启动,部(局)领导十分重视项目的实施,姚任副部长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听取民族处、民促会以及专业社工机构的工作汇报,并积极协调相关处室,为项目的运作整合各种资源,并为项目提供了一个200平方米的场地和办公设备设施,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深圳市少数民族社工站”的正式挂牌,深圳市新的民族工作模式初见端倪,我们一踏上一条新时期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探索之路。
时至今日,该项目在统战部(民宗局)民族处、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深圳市少数民族社工站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少数民族基本生存状况调研。
在市区两级统战部门(民族宗教事务)的直接指导下,由专业社工组成的调研项目组在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的专业指导下,开始了针对城市少数民族人员生存状况的调研。此次调研对象涉及深圳市少数民族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少数民族党政人员等分布于社会各阶层的少数民族人员近8000人,回收有效问卷7390份。同时,配合问卷调研方法,项目组通过外展对民俗村、深圳大学以及街边少数民族人员进行随机深度访谈15份,收集访谈信息。由此,最终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并撰写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报告中对在深少数民族人员的生存现状和现实需求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的了解、民族文体活动的参与、少数民族子女教育的申请、医疗保障权利的享受、清真食品的获取以及城市生活的适应等需要,项目组在需求调查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建议。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社区宣传,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爱少数民族项目通过整合资源,与学校社工、社区社工合作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社区宣传活动。截至目前为止,共开展民族文化校园工作坊5场、民族风情校园展2场、民族文化进社区宣传活动3场、社工周项目展示活动1场、参加公益项目展示活动3场。
关爱少数民族项目社工通过图片、挂画以及项目介绍折页(卡)、项目宣传册等形式宣传项目及少数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风情展示环节中,一方面少数民族项目社工及志愿者穿着本民族服装,通过图片展、观看少数民族工艺品、聆听少数民族音乐、品尝少数民族美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少数民族知识有奖竞猜环节涉及少数民族基本知识以及民族政策法规,宣传了少数民族知识和政策,引导市民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同胞。
在统战部(民宗局)民族处的具体指导下,项目组编制印发《深圳少数民族人员服务指南》和《少数民族知识宣传手册》,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资料为在深和来深工作、生活、旅游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公共服务信息指引。《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员服务指南》共印制9000余册,由于简单实用,已获得少数民族人员好评。
(三)重点服务对象的服务。
关爱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项目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关注重点服务对象,截止2011年5月,项目组专业社工共开启深度个案6个、咨询个案23个,服务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人员家庭的扶助关爱、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为少数民族同胞整合社会资源,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四)其他专业服务
关爱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项目除了开展以上专业服务外,还针对社区少数民族家庭子女组织开展了一期“我们都是好朋友”儿童成长小组,拓展孩子们的人际沟通和环境适应能力。
针对深圳市社工队伍中来自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社工举办了“少数民族社工联谊”,帮助少数民族社工疏导情绪和缓解工作压力,以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其他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
利用社区活动平台,与其他社工团队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展示活动三场,将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融合理念带进社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促进民族团结。
受深圳市民政局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委托,承办了深圳市民族社会工作座谈会。
作为深圳市民族工作创新的新模式,根据深圳市参与援疆计划的安排,民族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项目参与到援建新疆喀什工作中,深圳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在民族地区得以延伸,为民族工作的多样性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民族工作社会化模式探索的反思
深圳市关爱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以统战部(民宗局)及民促会网站为依托,以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为桥梁和纽带,开展了各项特色活动,宣传了少数民族项目和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肯定和认同,也成为深圳市民族宗教工作的一种新的形式和亮点。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对象流动性大且分散,活动难以开展
深圳市的城市特点和人口布局特征决定了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员的分布是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这样就使得我们统战部门以及民族社工开展服务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难以集中开展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也需要进行不断调整,目前主要是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形式主要是民族文化进校园和社区。
(二)服务对象对于新的工作模式了解程度不高
传统的民族工作模式在服务对象意识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开展民族工作,特别是深圳这样几乎全部属于外来移民的城市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更是困难重重。同时由于民族工作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模式刚刚起步,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因此目前阶段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对于民族工作的新模式还不了解,主动寻求帮助的服务对象也较少,服务对象需要统战部门和专业社工去主动进行寻找、发掘。
(三)民族社工的成长需要时间
民族工作利用社会资源引入专业社工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挑战,目前服务于民族社会服务项目的四名社工都有不同的民族北京,所学专业也都是社会工作,作为少数民族同胞,他们有民族工作的同理心,但由于他们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专业实务能力弱是制约他们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了搞好这个项目,社工机构专门从香港聘请了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资深社工作为项目督导,但由于制度差异以及民族生态的客观现实,也需要进一步实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未来深圳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方向
深圳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创新模式得到了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专业社工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同胞的社会服务将会是深圳民族工作和社会工作的特色和趋势。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深圳探索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还需要各级统战(民宗)部门和广大的民族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各民族同胞的积极参与,真正形成深圳市民族事务管理和服务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的新模式,真正做到各民族同胞有事找社工、有困难找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