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vlog之“侨”见深圳 | 凤凰山下寻“文脉”

来源:市委统战部侨务处发布时间:2023-11-29
  

  深圳作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一直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委统战部联合南方新闻网推出《同心vlog之“侨”见深圳》第二季系列视频,邀请侨务工作者、侨文化传播志愿者“打卡”福田、光明、宝安、罗湖、坪山独具特色的涉侨地标,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和鹏城儿女见证侨文化在岁月沉淀中焕发新活力,以同心同源同根文化促民心相通。


  自古提及英雄正气,文天祥是绕不开的代表。他既有文人的妙笔千秋,也有武将的铁血丹心,漫步深圳市宝安区,在深港的文化根脉中找寻这位民族英雄的印记。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凤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后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地,95%的村民为文氏(后人)。据《福永志》记载,宋末元初大德年间,文天祥侄孙文应麟携家眷迁至凤凰山脚下,建造中国南方宋代风格的村落,世居于此。

  

图片

  千百年来,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深深激励着后人。开村立业后,他们建私塾以开民智,修庙宇以敬禅佛,筑烟楼以赈灾患,凿泉井以泽乡邻,使得村落形态日趋完整、紧凑、绵密,并从此播撒诗书礼仪精神火种,肇启乡土社会文明建设。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出将入相的文天祥,也将叱咤疆场的爱国情怀融于体魄。深受《正气歌》的感召,凤凰村村民习武氛围浓厚。南拳、弄棍、搬刀……“文正气堂”的豪壮气概,由衣及人,势如破竹。

图片

  文沛勇是文天祥的第26代子孙,年轻时曾投身军营,如同先祖般保家卫国。后来回到古村,担任文天祥纪念馆首任馆长“文天祥纪念馆落成至今,接待游客近四十万人次。海内外侨胞回来参观,感受文天祥的正气精神,沉淀爱国爱乡的情感。”文沛勇介绍,全国以文天祥命名的公园和纪念馆达到26个,而凤凰古村与文天祥纪念馆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矩阵,构筑新时代文化高地的自信。

图片

  文天祥是南宋士大夫中的翘楚,崇文重教是古村延绵的底色。在仿照文房四宝的建村格局中,文昌塔宛如一支挥毫的毛笔,誊写乡民诗礼传家的风华。

  顾三书室、巽岭公家塾、麟圃书室、拔茹书室、茅山公家塾……一座座历经数百年风霜的书塾,使古村充满了书卷气。其中,茅山公家塾是文氏讲学授徒的起始地,也是深圳迄今发现最早的学校。墙面上的“八仙”壁画,被认为是目前深圳市乃至岭南地区所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久、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艺术最精细的壁画之一。 

  凤凰社区还拥有广东省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广府民居建筑群之一,曾获评“深圳市第二批特色文化街区”。穿行巷陌,360座明清古建筑勾勒出“岭南敦煌”,色彩斑斓的鸟兽虫鱼、栩栩如生的石雕石刻、形态各异的古井古树,代表着当时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也是深圳民间和市井风情的历史记录

  近年来,凤凰社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建的凤凰书院,由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题写牌匾。书院围绕国学、历史、雕塑等内容授课,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新使命。  

  在凤凰山麓聆听伶仃洋的阵阵涛声,先祖传扬至今的浩然正气与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同织作凤凰的丰盈羽翼,托举着海内外鹏城子女涅槃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