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vlog之“侨”见深圳 | 大万围里客家情

来源:市委统战部侨务处发布时间:2023-12-04
 


 深圳作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一直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深圳市委统战部联合南方新闻网推出《“侨”见深圳》第二季系列视频,邀请侨务工作者、侨文化传播志愿者打卡福田、光明、宝安、罗湖、坪山独具特色的涉侨地标,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和鹏城儿女见证侨文化在岁月沉淀中焕发新活力,以同心同源同根文化促民心相通。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漫长的迁徙史,深圳市坪山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地,53座围屋建筑散落于此,留存着世代客家人的民俗遗韵和文化精粹。

图片

  坐落于坪山区马峦街道的大万世居,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四百多间房屋,是全国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兼有北方四合院和南粤民居的特点。前后三坐落、左右两护厝的建筑布局,历经沧桑百年,依旧古韵悠然。据悉,其诞生于客家民系第四次大迁徙中,为客家人曾端义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所建,见证了坪山客家曾氏一族的荣盛史。史料记载道,大万曾氏一族被称为“滨海客家”,是一批积极进取、思想先进的客家人。他们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奔波中谋发展,凝结出“仁义礼智无愧乃心”的祖训。围屋大门的藏头联“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和祠堂内“赞政宏才”“急公好义”的牌匾,就是最好的印证。

图片

  2018年,大万世居被列入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在周围现代化建筑的簇拥中向八方来客讲述着“滨海客家”浓郁的人文故事。今年78岁的曾露松,自幼在大万世居长大。据其回忆,20世纪80年代起,曾氏后人陆续搬出围屋,不少人远赴海外打拼。每逢农历大年初二,海内外的曾氏宗亲纷纷回乡,组织舞麒麟、祭祖先、放鞭炮等活动。曾露松说:“我们身上流的血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特别亲近。”

图片

  舞麒麟是祭祖等大万村节庆活动中的重头戏。在端义公祠门前的院子里,大万世居麒麟队队员合着铿锵的锣镲声,托举灵动的麒麟,时而迈步、时而翻滚、时而腾跃,向围观人群行躬贺礼,采青纳福……

  据大万世居麒麟队教练员曾海平介绍,麒麟分为东莞麒麟、客家麒麟、海陆丰麒麟。舞麒麟在民国时期传入坪山区后,被本地人根据农耕时期农民的生活和劳作习惯进行创编,寄寓麒麟呈祥、辟邪趋吉的祈愿。曾海平说:“据不完全统计,坪山区目前有数十支麒麟队、数千名队员。大家从小学习舞麒麟、时常训练,希望不要在我们这一辈流失了传统文化。”

  在坪山区,这种雄浑奔放的表演艺术已流传百余年,并于2013年被收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2019年,大万世居麒麟队舞出国门,亮相马来西亚沙巴州客家麒麟舞大汇演。舞麒麟成为坪山区一张流光溢彩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坪山客家人的故土乡愁走向世界。  

图片

  岁月漫长,围屋守望着客家族群的人心聚向。如今,大万世居已成为坪山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新阵地”,在传承历史文脉方面扮演崭新角色,而一代代坪山人也在精神传承中步履不停,与各地华人华侨在同根同源的文化中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