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再现抗战时期艺术家以刀为笔、以版为纸的救亡图存精神,实在太震撼。”
近日,“木刻记忆——1931—1945年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实践与媒介传播”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出约200件珍贵的木刻作品及丰富的“抗战图像”,以媒介中的图像为线索,为观众开启一场穿越烽火岁月的“木刻史诗”。展览将持续展出至9月20日。
众多名家精品集体亮相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危亡之际,木刻版画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强大的传播力成为艺术家的“呐喊”武器。
本次展览划分为“行动起来”“战争中的艺术”“浸木·人民”“此去未远”四个单元,珂勒惠支、罗工柳、赵延年、宋秉恒、力群、陈望、古元、黄新波、李桦、彦涵、符罗飞 、陈烟桥等众多艺术家的精品集体亮相,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
其中,李桦创作的《怒吼吧,中国!》刻画了一个被捆绑蒙眼的青年壮士奋力挣扎怒吼的形象。李桦运用粗犷而坚定的木刻圆口刀与阳刻技法,展示出人物紧绷的肌肉和绳索。壮士将手伸向一把匕首,一旦拿到手中便可斩断一切束缚的绳索,这一场面既象征民族危亡的困境,又体现人民抗争的决心,极具视觉震撼力。
冷眼睖睁,横眉锐对,面庞冷峻而又严厉……赵延年刻画的《鲁迅像》,以凝练如碑拓的造型、刀刀见骨的力量感以及黑白木刻特有的豪放风格,勾勒了中国文坛的脊梁。背景上的横刀,更让人遐想无尽。
刘岘的作品《两工人》,则以充满纪念碑式的厚重构图、充满动态张力的线条、强烈的光影对比,镌刻下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群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除了展出众多艺术家的精品,还展出了当年的报刊文献、视觉图像、出版物以及摘选的历史文字,以此构成了抗战时期的艺术实践及媒介记录。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2025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举办“木刻记忆展”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先辈的致敬
用艺术凝聚起爱国力量
80年前,艺术家们走出书斋,以木刻刀、画笔等为媒介,记录苦难、怒斥侵略、呼吁抗争、用艺术凝聚起爱国力量。
本次展览由何香凝美术馆联合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等六家机构,共同策划。
“艺术家以粗粝的刀法、简单的色彩勾勒战火岁月,实现了个人追求与时代任务的统一,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珠海市古元美术馆馆长刘春潮表示,本次展览的意义在于重温历史、映照未来,让80年前的艺术力量启迪当下。
历史的回响,需要被聆听,民族的记忆,需要被传承。展览开幕前,策展人易东华博士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导览,通过这些珍贵的木刻作品与“抗战图像”,触摸那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脉搏,感受艺术家们以刀为笔、以版为纸所迸发出的磅礴力量与家国情怀。
“从这些木刻作品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家刻刀下迸发的民族热血与坚韧力量。”现场观众表示,这些木刻版画作品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
参观许可:入馆提供有效证件登记即可(原件或电子证件)
交通指南
地铁:深圳地铁1号线,华侨城站C出口(步行320米)
公车:26、101、105、204、209、222、
223、301、311、370至何香凝美术馆站
详细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