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深圳之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不拘一格引人才的魄力、奔涌不息的创新力,还有这座城市的细腻温情。”
8月10日至8月13日,深圳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市侨联)、深圳欧美同学会举办2025“同深共圳·创新体验营”——海外人才深圳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踊跃参加双选会、政策推介会,走访代表性企业、高校及研究院,不由有感而发。 海外人才慕盛名而来 “令人心动的offer”虚位以待,“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海外人才双选会(深圳)作为2025“同深共圳·创新体验营”——海外人才深圳行活动的重头戏之一,8月11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海外人才双选会(深圳)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汇中心举办,吸引了300多名海内外人才前来求职。 其中,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留学生踊跃参加,他们所学专业学科不但分布广泛,还与深圳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经统计,理工类人才占了约71.4%,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医学/生命科学类人才约占14.3%,主要专注癌症研究等方向。 求职方向上,他们多数倾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创新型企业,产学研转化潜力较大。同时,参会人才中约35%有创业意向,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超过六成,与深圳的人才需求匹配度较高。 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博士后任慧如从事微电子、光学领域研究,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深圳,但她对深圳良好的创新氛围、人文环境、引才措施等早有耳闻,一直很关注深圳的就业机会。“今天现场招聘的类型很丰富,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有很多对口的岗位,我跟几家企业招聘负责人沟通很细致深入,收获很大。” 马盼盼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药临床转化博士后,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转化研究项目等。她表示,自己带着“双重使命”来到本次双选会——除了为自己求职,还受远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的姐姐之托,了解深圳通信领域的就业机会。通过这次双选会,她感受到深圳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的诚意和强劲的创新实力。“我喜欢深圳开放、自由、平等的创业就业环境,这里非常适合人才发展,希望有机会在深圳发挥专业所长。” 陈川福来自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所研究方向主要是全球卫星导航及电离层领域。他坦言参加此次双选会收获特别大,目前已经拿到了哈工大(深圳)理学院的博士后offer,同时他还非常希望能参与鹏城实验室的相关研究项目。 活动现场,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鹏城实验室、中兴、比亚迪等在内的50余家深圳市代表性企业、高校及研究院现场揽才,提供500余个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现场签订34份用人意向书。 期间,主办方广泛收集人才诉求和意见建议,还协调市安居集团为14名有需求的人才提供了免费住宿服务。 “我校有强烈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有海外求学就业背景、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本次海外人才双选会非常契合学校需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研处高级经理朱晓迪表示,现场人才整体素质较高,大部分毕业于国际一流高校,符合该校教职和博士后岗位要求。同时还有一些在读博士生,提前来了解科研方向和就业市场,为未来回国发展做好功课。 “今天收到很多计算机、微电子方向的优秀人才简历,我们的‘未来领军计划’正需要这种‘头部人才’,一经录用会发放SSP offer。”中兴通讯华南及海外地区招聘总监张舒祺表示。不仅如此,中兴通讯还现场筛选了32名应届及即将毕业的理工科人才,通过招聘绿色通道,跳过简历筛选等流程,直接推荐给企业的相关业务部门。 感受深圳创新脉动 齐齐“看涨”深圳未来 “这4天3晚,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相遇,更是一段值得珍藏的逐梦记忆。每一处足迹、每一次对话,都饱含着深圳对人才的赤诚与期许。”参加完双选会,海外人才还前往南山区、光明区、前海等地,走进光明生命科学园、深圳医学科学院、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园区、院所和企业,展开深入交流。 毕业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刘力源博士心仪的岗位是器官移植相关领域。在他看来,目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器官移植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两年在科学领域已有质的突破,器官移植是即将爆发的新兴产业。 “深圳基础好、配套资源多,这个产业一旦兴起,深圳一定会发展得很快,这就是我选择深圳的原因”。刘力源博士说,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到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生命科学园等机构的设备、师资、人才都非常不错,希望能够在深圳找到契合的团队。 海归人才能够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深圳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有哪些用人需求?这些话题备受海外人才关注本次活动专门设置的海外人才政策推介会也特别“火爆”。主办方邀请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并现场答疑,组织鹏城实验室、比亚迪等机构和企业现场宣讲推介,邀请唯酷光电、纳伟医疗科技、酷牛创新技术等企业创始人分享创业经验。 在剑桥大学商学院量化营销专业博士生、剑桥中国学联创业部负责人李丹晨看来,本次活动安排紧凑、信息量很大,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全球资源高度集聚的生态让她倍感激动。 “很多有创业意愿的留学生都对深圳很有兴趣,认为深圳是一个年轻的、有创新氛围的城市,创业政策也很友好”。 李丹晨说,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认识深圳,了解人才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她也会将这些信息分享给海外的同学们。 “这次活动一定不会是旅程的终点!”8月13日下午,为期4天3晚的活动即将结束。参与活动的海外人才纷纷在微信群里晒起了此行的收获。大家为深圳点赞,同时也从他们的视角这样解读“归·家”:“归”——有量身定制的政策红利持续赋能,有产业链完善的创业沃土亟待耕耘,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同行;“家”——有企业的优质岗位虚位以待,有科研的广阔平台随时就位,有城市的发展机遇与你共享。 相关链接 这次活动是“归·家”——深圳市归国留学人员服务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为海外人才在深圳开展就业对接及科研合作建立“快速通道”,搭建海外人才与深圳企事业单位双向奔赴的桥梁,助力深圳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