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深耕,这个展览持续讲好海外华人艺术家的故事

来源:市委统战部侨务处发布时间:2025-11-03

  近日,“有海水的地方——第七届海外华人艺术家文化精品展”在何香凝美术馆正式开幕。作为持续11年的海外华人艺术系列展览研究项目,这个展览始终紧贴海外华人艺术家群体特点,围绕他们在中外之间的特殊生活环境展开,向世界讲述海外华人艺术家的故事。展览将持续到12月2日。

每一件作品

都是一次跨文明的对话

640.jpg

  本次展览邀请10位长期旅居在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古巴、荷兰、英国、乌拉圭、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人艺术家,他们通过油画、水彩、丙烯、摄影、影像、档案、装置等多样的创作方式,呈现出基于跨地域文化经验的观察和思考。

  古巴华人艺术家蔡冲的创作灵感深度汲取自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经典作品《看不见的城市》,并与《易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隐喻性的交融……其作品《欧林达——看不见的城市系列》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与人文痕迹进行艺术化解构、重组,去探讨“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情感”“城市与文化交融”的深层关联。

  “90后”华人艺术家郑安东目前在荷兰鹿特丹工作和生活,他的参展作品《未名之树》通过3种东亚近缘种的松树背后的历史命名纠纷,展开了一个更宏大的关于知识产权的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华人艺术展,多以绘画、装置为主的呈现方式,本次展览让更多元的艺术形式参与到华人艺术叙事中。你能看到艺术家用镜头记录华人移民的 “无名历史” ,也能看到建筑师将跨文化设计理念融入作品这些不同形式的创作,让华人艺术家创造力的“多元面”更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深圳记忆

侨乡故事为作品增色添彩

  今年,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从海洋出发——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展览,5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华人艺术家在广东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生活与考察。他们入住南头古城,感受城市烟火;走进红树林,思考“根”与迁徙;探访江门、潮汕等侨乡,梳理移民脉络。他们将这些“深圳记忆”与“侨乡故事”融入创作,使其成为展览中最具在地性的鲜活板块。

  2023年以来,华人艺术家翁唯开启了一场以“修复”为名的生命实践。今年7月她来到南头古城 ,在一个月的驻地创作中,每日向街坊邻里收集破碎的蛋壳,在工作室中一片片修补、打磨、重塑。她的作品《蛋壳修复计划》将那些脆弱、破碎、被遗忘的蛋壳重新唤醒,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之成为兼具美感与力量的精致艺术品。

  《华侨美食广场》则是华人艺术家曹硕和易梦原尝试用“吃”去认识南头古城,从华人视角去思考关于迁徙、食物和身份之间的关系的作品。他们还将自己的海外生活经历与南头古城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把美式中餐原本的视觉符号进行转换,使用南头古城的视觉语言进行再创造性的呈现。

以展为桥

持续讲好华人艺术家的故事

  “海外华人艺术家文化精品展”是由中央统战部指导,以海外优秀华人、华裔艺术家为邀请对象的常态化展览项目。此展览项目从2014年开始,已持续进行了11年。

  自2020年起,展览作为何香凝美术馆的重要年度学术项目之一,固定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已向全球推介了百多位华人艺术家,通过华人的艺术创作传达华人声音、传播中华文化,也通过展览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该馆将持续深化华人展品牌,逐步纳入文学、音乐、舞蹈、建筑、摄影、设计等更多的艺术门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拓展美术馆的学术边界,实现从艺术展示到文化交流的跨越,以此更有效地汇聚华人创造力,深化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