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深圳作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他们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办教兴学、捐款捐物,倾力支持家乡建设,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成为深圳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晶报社联合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市侨办、市侨联)推出“记录侨故事”系列专栏,通过挖掘他们的故事,展现广大侨胞始终心系故土、对祖(籍)国和家乡从未改变一往情深的眷恋之情,记录保存奋斗向上、启迪后人的宝贵记忆与精神财富。
本篇,我们将走近黄水娣,聆听她的家国故事。
人物简介
黄水娣,深圳大鹏南澳东涌人,1951年出生,美国金海餐馆副董事长,曾任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主席。1975年移民美国,1980年与家人一起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开办金星餐馆,1992年创办金海餐馆。
她积极参与社团公益活动,是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首位女主席,为乡亲、社区、祖国尽心尽力,并发挥女性“半边天”的积极作用,曾获纽约华人模范母亲、全美华裔妇女 “妇女精英 再创辉煌” “巾帼之光”等多项荣誉。
“我非常感恩有个幸福的家,有个勤劳的好丈夫,有个孝顺上进的儿子,有间我们夫妇经营了30年的餐馆。可以为祖国、家乡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心意,为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会员乡亲,也做了一些造福乡梓、敬老扶幼的工作。我真的感觉不枉此生。”接受记者正式访问之后,黄水娣又通过微信发来了上述一段感言。
从离开家乡,去了香港,再到美国,然后成家立业,服务海外乡亲,支持家乡和国家建设,黄水娣这个大鹏湾走出来的女儿,已经在外闯荡了近半个世纪。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评选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就名列其中。1951年,黄水娣出生在大鹏半岛的东涌大围村。回忆起小时候在大鹏上学的时光,黄水娣脑海里几乎全都是一些艰苦的画面,“说起来就像讲故事一样”。
从东涌小学毕业之后,黄水娣考上了大鹏华侨中学。那个时候,能读中学的人很少,黄水娣那一届只有两个人考上了中学。在过去那个没有车的年代,从南澳东涌走路去大鹏王母的中学,单程都要4个小时,黄水娣周日去学校,到了周六再回家。中学难考,路途又遥远,黄水娣的同龄人中很少有能读完初中的,她就是东涌的第二个初中毕业生。
黄水娣和弟弟黄伟星都是奶奶抚养大的,大约在黄水娣7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离开了家乡,经香港去到了美国。23岁时,黄水娣重走了一次父母当年漂洋过海时走过的路,姐弟两人一起先去了香港,一年之后再到美国和父母团聚。至今她仍然清楚地记得,赴美的时间是1975年4月20日,落脚的第一个城市就是纽约。
过去的老华侨在美国大多从事餐饮、制衣(裁缝)、洗衣三个行业,大鹏出来的华侨以从事餐饮行业的居多,黄水娣的父亲在美国也是做餐馆的。不过,跟那时候大多数到美国的华人女子一样,黄水娣一开始在制衣厂里当工人,而且一干就是7年。
1980年3月12日,黄水娣的丈夫钟仕庭与她父亲黄金联、弟弟黄伟星一起合伙开办的金星餐馆,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正式营业。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一家人都满怀希望。两年多以后的某一天,黄金联跟黄水娣说:“你出来帮家里一起打理餐馆生意,我给两条路你选择,一是洗盘碗、倒垃圾,二是慢慢学会收银和接听电话。”那时黄水娣在制衣厂里打工,连ABC都不认识几个,要出来社会跟人打交道,其实她的内心充满了忐忑。
1983年8月,黄水娣从纽约搬到了费城郊区和家人一起。在金星餐馆工作时,黄水娣学习英文,学习开车。“我原来一点英文都不懂,到后来可以用英语读出200多个菜名,和客人沟通。”黄水娣透露,自己的秘诀就是死记硬背。当然,在餐厅做“企台”(前台服务员),面对客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微笑。
黄家人与女婿合力经营的餐厅蒸蒸日上。1992年12月5日,钟仕庭与黄水娣夫妇又在费城开了另外一家餐厅“金海餐馆”。虽然金星餐馆早已经没有了,但是金海餐馆他们经营至今已近30年了。钟仕庭现已75岁,可是他一点儿都没有退休的想法。“我对餐馆有一种感恩的心态,不想不做。”钟仕庭说。
无论身处何地,望子成龙,这几乎都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那段创业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黄水娣对儿子钟子威的教育一点也不马虎。1983年,黄水娣拿到了汽车驾照,她常常一边在餐馆工作,一边开车送儿子去学钢琴、小提琴,上各种培训班,就像一些在美的中国“虎妈”一样。黄水娣还记得这样一件糗事: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她其实是一个路盲,有一次从学习班接儿子回家的时候,居然走反了方向……
纽约大鹏同乡会首位女主席
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的前身是“美国纽约大鹏慈善会”,由原籍大鹏半岛的华侨华人组建,是纽约华埠传统侨团、中华公所六十侨团之一,美东联成公所十八侨团所属,也是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创办侨团之一。
上世纪初期,移居美国的大鹏侨胞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找工作非常困难,为求生存和互相帮助,1919年,当时在美国谋生的大鹏乡亲周水田、周石生、周水容、张南友、戴葵等人发起成立了“美国纽约大鹏慈善会”,并在纽约中央街租赁一所公寓作为办公场地。
20世纪上半叶,纽约大鹏慈善会会址迁至现址纽约市摆也街51号。1981年到1983年,慈善会募捐改造旧楼。在王少清、梁锦浩等著名老侨的努力和赞助下,五层高的新会所大楼于1983年落成,与此同时,慈善会改名为“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
迄今,纽约大鹏同乡会已经有103年的历史,而黄水娣一家人跟同乡会的渊源还颇深。和大多侨胞一样,黄水娣的父亲黄金联初到美国也是做餐馆的,工作之余就为乡亲服务。1974年,黄金联开始在纽约大鹏同乡会做总务,在纽约侨社帮忙。在1990年到1991年期间,黄金联还被乡亲们推举为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主席,卸任之后也一直给同乡会当顾问。
黄水娣的丈夫钟仕庭是大鹏南澳西涌西贡人,两人1976年在美国经亲友介绍认识,之后便结婚组建家庭。2008年至2009年,钟仕庭也成为了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主席。隔了一届之后,也就是在2012年,黄水娣成为了纽约大鹏同乡会百年历史上首位女主席(任期2012年至2013年),一时成为佳话。
纽约大鹏同乡会现任主席黄伟星,是黄水娣的弟弟。黄伟星和姐姐一样,现在也是家住费城,但在纽约活动,常常在两地来回走动。黄伟星社会职务比较多,他曾是费城东安公所的主席。这个东安公所就是由原来东莞县、宝安县(包括现在的深圳市)的华侨华人组成的一个团体。2021年,他又当选为客属侨团——费城崇正会的会长。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主席是由3000多名会员民主推选出来的,黄伟星原来只是2020年至2021年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主席,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会员不方便出来投票,所以大家一致同意,他们这一届委员继续多留任二年,黄伟星仍继续担任同乡会的主席。
黄水娣表示,她和丈夫钟仕庭、弟弟黄伟星做服务乡亲的社区工作,都是因为多年来受到父亲黄金联的言传身教。“从我做主席开始,每年的同乡会春节联欢晚餐都是免费的,就是想让乡亲们一起聚会,一起庆祝。在晚会上,同乡会都会颁发奖学金给成绩好的大鹏子弟,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也是想帮助和鼓励他们继续读好书。”“虽然我是女主席,但我做了两年主席后,很多会员都希望我连任。”黄水娣透露,一直以来自己服务乡亲的理念没有改变,只是她儿子希望她保重身体、多休息,所以她就没有再继续参选。
全美华裔妇女“巾帼之光”
2012年1月2日,全美华裔妇女会给黄水娣颁发了“妇女精英 再创辉煌”牌匾。2013年3月5日,全美华裔妇女会又给黄水娣颁发了“巾帼之光”的荣誉称号。
“那时我是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主席,是同乡会90多年来的第一位女主席。女人都可以做主席,这不但在大鹏同乡会里算是破天荒的,而且在美国的侨团里也不多见。”曾被纽约市华人家长学生联合会评为“模范母亲”的黄水娣解释,“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儿子教得还算成功吧。”
黄水娣的儿子钟子威1977年出生,曾在初中、高中两次获得宾夕法尼亚州数学比赛冠军;高中毕业时还被美国媒体(USA TODAY)评选为“全美最优秀的60名高中毕业生”,并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应用数学系就读。从哈佛毕业后,他又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继续深造,并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钟子威现在是加州创投公司科威资本的创始人兼总裁,投资涉及能源、食品、农业、教育、卫生等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技术领域,近年会经常往返中美两国。在接受采访时,说起儿子,钟仕庭和黄水娣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特别是当提到钟子威在哈佛大学以他们夫妇名义捐赠冠名了一个会议室的时候。
2001年,黄水娣和弟弟黄伟星在哈佛大学参加妹妹黄沛云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典礼。从左至右分别是:黄伟星、黄沛云、黄水娣、钟子威
2022年10月3日,黄水娣女士从微信给记者传来了一张合照,并备注了一段话:“ 1999年我在哈佛大学参加了儿子钟子威的毕业典礼,而且他还是那一届的荣誉毕业生。2001年我们又在哈佛大学参加我妹黄沛云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典礼。能在世界顶级的哈佛大学参加两次毕业典礼,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钟子威、黄沛云是大鹏人的骄傲,我为他们感到非常开心。”
黄水娣和丈夫钟仕庭经常教育儿子钟子威不要忘了中国的传统:做人一定要有人品,这是最重要的;要以德服人,不欺骗他人;无论多么富裕,都不要盛气凌人;要学会勤劳,因为天道酬勤;要学会孝顺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他们相信,这些中国古人的训诫,就是海外侨胞的生存智慧。
“虽然我儿子在纽约出生,在美国长大,但是他就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会唱中国国歌。”钟仕庭自豪地说道。在他们夫妇担任纽约大鹏同乡会主席期间,儿子钟子威经常会在春茗宴会上为几千名乡亲会员用中英双语演唱中美国歌。钟子威曾经是全美中文歌曲大赛的冠军,并获得过在香港地区举办的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决赛资格,演唱水平完全可以跟专业歌手相媲美。
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2008年5月16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黄水娣的丈夫钟仕庭担任纽约大鹏同乡会主席,立即带头捐出了3500美元,同乡会捐了5000美元,并积极发动会员捐款,最后将募集到的全部款项交给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再代为转交四川有关部门,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身为纽约大鹏同乡会主席的黄水娣率先捐出1000美元,同乡会又捐了1000美元,并迅速发动乡亲继续踊跃捐款,然后联合同乡会和崇正会等几个美国客属侨团,一起将3万多美元的捐款交给了总领事馆,再代转给受灾的芦山地区。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妈祖信俗”(又称“神女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球华人当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目前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5000多座颇具规模的天后宫(妈祖庙),而在黄水娣的家乡南澳东涌码头附近就有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天后宫。以海为生的南澳人,对妈祖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虔诚信仰。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附近的村民及海外乡亲都会赶来庙里拜祭妈祖,祈求风调雨顺,出海平安。
2010年9月,在当地居民和香港、纽约大鹏同乡会等各方的支持下,东涌社区开始对破旧的天后宫进行重建整修。黄水娣透露,为了发动乡亲们捐建家乡的天后宫,她在美国想方设法联系了住在不同州的乡亲。当然,黄水娣自己和家人先起了个带头作用。
“我们夫妻捐了8000美元,我儿子钟子威捐了2000美元,我弟弟黄伟星捐了2000美元,妹妹黄沛云捐了300美元。为了纪念我父母黄金联夫妇,我们夫妻代表他们也捐了1000美元。”在黄水娣的多方游说和努力下,在美国的大鹏乡亲为重建东涌天后宫共募集了44100美元(当时兑换成人民币是26万多元)的捐款。
2011年12月2日,位于深圳大鹏东涌社区的天后宫重建落成。为参加天后宫重建落成庆典仪式,有移居美国的老华侨甚至坐了16个小时的飞机赶回家乡,就是为了亲眼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重建后的东涌天后宫,不但让本地居民可以了解到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而且在无形之中也成为海外乡亲联系家乡大鹏的精神纽带。
2012年10月,在黄水娣(前排右十)的带领下,纽约大鹏同乡会与崇正会成员回国探亲在深圳西涌留影
一直以来,黄水娣及丈夫钟仕庭都非常关心家乡大鹏的建设,除了带头捐钱重建东涌天后宫外,他们一家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也几乎是“有求必应”:资助大鹏南澳龙舟队去马来西亚参加国际比赛,捐建西涌小学、大鹏王母老人活动中心……
2022年4月,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远在美国的钟仕庭、黄水娣夫妇和弟弟黄伟星依然时刻惦记着在港的大鹏乡亲,慷慨解囊,共捐出3000美元,由香港大鹏同乡会给乡亲采购抗疫物资,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