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侨故事 | 陈观玉:做好事,小数目夫妻互相沟通,大数目互相“包庇”

来源:市委统战部侨务处发布时间:2022-12-13
  
开栏语

  深圳作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他们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办教兴学、捐款捐物,倾力支持家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成为深圳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晶报社联合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市侨办、市侨联)推出“记录侨故事”系列专栏,通过挖掘他们的故事,展现广大侨胞始终心系故土、对祖(籍)国和家乡从未改变一往情深的眷恋之情,记录保存奋斗向上、启迪后人的宝贵记忆与精神财富。

  本篇,我们将走近陈观玉,聆听她的家国故事。

 


图片


人物简介

  陈观玉,女,新加坡归侨,深圳市沙头角水产公司退休职工。1939年11月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家庭,10岁时回沙头角定居。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作为党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她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救助穷困,拥军优属,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热心公益事业,被誉为“中英街活雷锋”。曾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两次)、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学雷锋标兵、广东省学雷锋标兵、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文明市民”等众多殊荣。


  2022年10月的一个下午,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中英街关口,往日排长龙进关的热闹场面早已不见,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员从居民通道进进出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游客现在已经不能再进入中英街,但是,在关闭的游客通道入口,仍然站着两位穿着红马甲的义工。他们是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的成员,是负责劝返那些慕名远道而来中英街游玩的客人的。

  2017年10月,“中英街活雷锋”陈观玉牵头在深圳市义工联注册了“深圳市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沙头角中英街关口外边的“观玉之家”就是义工队服务的一个爱心驿站。

  坐在记者面前的陈观玉很健谈。她做的好事背后,藏了很多鲜活的故事。

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要欺负人

  1939年11月,陈观玉出生在新加坡(当时为英国殖民地)一个贫苦的华侨家庭。陈观玉自小体弱多病,3岁就患了哮喘,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五六岁时,她就要帮家里照顾弟弟妹妹。8岁时,就要早早起床,到橡胶园去割橡胶。陈观玉回忆:“割橡胶的日子很苦的。凌晨3点钟,就要戴着头灯出门。400棵橡胶树,一棵一棵地割。到了6点钟,太阳出来,橡胶就不流出来了。有时候还会被蜈蚣咬到,痛得要命。”

  不过,那时在新加坡割橡胶的小陈观玉最怕的还是老虎。她说,“好怕被老虎吃掉”。原本以为这只是小孩子脑海中的臆想,然而,在翻查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之后,记者发现陈观玉所言不虚。在学者郭舜平撰写的与海外华侨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华工与战前马来亚的开发》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述:“新加坡,原柔佛邦领土,曾是中世纪淡马锡岛国的旧址,只有少数马来人和中国人在那里居住。红树林漫山遍野,沼泽处处,老虎出没无常。”(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10岁时,陈观玉随父母和家人从新加坡回到深圳沙头角定居。回忆起小时候的艰苦生活,陈观玉说着说着突然就哽咽了起来。陈观玉家居住的沙头角沙栏吓村,距离香港只有一街之隔。在13岁之前,陈观玉都在香港大埔几个大户人家里打工,受尽了冷眼和欺凌。

  “后来,我们回来沙头角种田,我虽然很小,但是我干的活比一些大人还要多。我很勤快,人家吃饱饭,要休息5分钟,我从来不休息的,还曾经被评为先进小社员。”陈观玉说,“我很小就学会了犁田,经常挑一百多斤。什么都干,但是家里年年都超支。”

  在上个世纪的集体化时期,生产队在年终结算时,会将农户一年获得的工分收入抵扣从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实物和借款等,当农户支大于收,就是超支。由于家里人口数量多而劳动力少,陈观玉家是沙头角有名的超支大户。生产队长知道陈观玉家里非常困难,平时会接济一些地瓜(番薯)给他们。

  或许是打小就形成的饥饿记忆,陈观玉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她都非常喜欢吃咸菜焖猪肉(以咸菜、五花肉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一道客家菜),而且特别喜欢挑里面的肥肉来吃,如今依然如故,尽管她现在因为肠胃消化功能不好,不敢吃太多。

  可就是在家里连野菜粥都吃不上的艰难困境下,陈观玉的母亲还是经常会在路边救济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妈妈就教我读《三字经》、《增广贤文》,教我做人的道理,告诉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要欺负别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种子在陈观玉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学雷锋做好事,就是为了感恩

  陈观玉是深圳侨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这座充满爱心城市的模范代表。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3年、1996年两次)、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学雷锋标兵、广东省学雷锋标兵、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深圳市“文明市民”、鹏城慈善40年致敬人物……迄今,陈观玉获得的各种大小荣誉已经超过百项。

  2010年9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陈观玉被评为其中的10位“杰出模范人物”之一。关于陈观玉,当时的介绍材料中有这么一段话:“她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救助穷困,拥军优属,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热心公益事业,做了大量好事,被誉为中英街上的‘活雷锋’。”

图片

陈观玉(左一)与丈夫李桂胜

以及一对儿女的家庭合照

  为什么要学雷锋,为什么要做好事?这或许是许多采访陈观玉的媒体向她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对此,陈观玉的回答就是两个字——“感恩”。

  原来陈观玉婚后不久,因为小产得了癫痫病,常在发作时神志不清,曾掉到河沟里、水井边,是沙头角附近的驻军战士一次次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为了感谢解放军的救命之恩,我与爱人商量,将两个孩子分别改名为‘拥军’‘爱民’。”陈观玉透露,以前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她都会带着两个小孩挑着柴火去慰问家附近的边防官兵,“莲塘、石坳(今罗芳村附近)、长岭、梧桐山哨所,凡是有部队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去。”当然,后来致富了的陈观玉还是一如既往地热心支援当地驻军的建设,不是给部队送去慰问金,就是捐款购买图书和康乐设施等。

  从20世纪60年代起,陈观玉就在沙头角坚持义务为周围的居民理发,几十年来从未间断。不仅如此,她还曾先后义务帮忙照顾13名“五保户”,给他们缝洗晾晒衣物,帮助他们看病取药。尽管那个时候,陈观玉家里的情况也不算好,但是,平时有好吃的,她还是会先送到这些孤寡老人家里,剩下的才是孩子和丈夫的,以致有人说她家的孩子像是“后娘养的”。过年过节,陈观玉都是和这些老人们一起度过,有几位老人是握着她的手离开人世的。

  陈观玉目前居住在沙头角中英街里。她家一楼客厅的玻璃橱窗里,展示着她获得的各种奖牌、奖杯、奖状,墙上则挂满了她亲手绘制的雷锋、焦裕禄、麦贤得、钟南山等英雄人物画像,以及她抄写的拥军歌曲。其中一张已经有点泛黄的奖状上面写着“赠给:陈观玉奶奶/让同一兰(蓝)天下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献爱心送温暖”。看落款,应该是河北一个名叫“张素珍”的学生,在1995年3月12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给她写的“感谢信”。

图片

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学生张素珍

赠给陈观玉的奖状

  原来,1995年,陈观玉在电视上看到河北张家口张北县馒头营乡的女孩张素珍因家境贫困而辍学的新闻后,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赶到邮局给小素珍寄了一封信和1000元钱。后来陈观玉又提出,由她一家捐助张北县22名儿童复学。陈观玉的义举带动了当时的沙头角镇和张北县之间的“1+1”助学活动。很快沙头角各界人士捐赠了140多万元,兴建了4所“沙头角希望小学”,并与张北县519名失学和面临失学的学生结成了对子。

意外发了财,就要捐出去

  陈观玉告诉我们关于她发财的故事,很多人都很喜欢听,但其实一开始她就不是冲着发财的目的而去的。

  深圳发展银行(现在的平安银行前身之一)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其前身又可以追溯到1987年由深圳本地21家农信社合并成立的“深圳市联合信用银行”。1987年5月9日,尽管还没有拿到正式的“准生证”,但深圳市政府决定,由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批准深圳发展银行首次以公募方式,采取自由认购办法,向社会公开发行39.65万股,每股面额20元,筹集资金793万元作为股本金。

  然而,由于公众对股票的认识不够,在那个年代,要想向储户配售深发展的认股证非常困难,毕竟股票这东西可不像存款那样,是能够保本的。当时一则报纸新闻也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单位为了完成发行任务,规定凡认购者每股个人出一半的钱,单位再补贴一半,非党员每人1000股,党员须认购2000股。

  在1987年,像陈观玉这样主动购买深发展股票的储户并不多。当时银行业务员上门来动员陈观玉买股票,她立即说:“我不赌钱的,不好的事我从来都不干的。但是,如果是能够帮人的话,要我把命搭上我都愿意。”对方告诉她,这不是赌博,是支援国家建设,因为国家还不富裕,需要大家去支援,但是本钱有可能会没了的。

  其实,当时的陈观玉身体并不好,长期生病,饱受胃出血、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等各种疾病的困扰,医生曾经一度跟她讲“你吃不了过年饭了”。但是,一听到是支援国家建设,陈观玉立即就把自己的存款和在香港的弟弟、妹妹资助她治病的钱,全部转入信用社,兑换成了6万股的深发展股票。“我想我就算是死了,这也是我为深圳特区人民做的最后一件善事。”

  当陈观玉在给人理发时,说起自己买了股票的事,很多人都说她是“神经病”,说你平时都需要人家支援,出什么风头支援什么国家建设啊。3年之后,陈观玉的身体有了好转,与此同时,她当初购买的深发展股票也翻了好几倍。原沙头角公社书记张润添等人劝陈观玉把股票卖了,起初她说“我是支援国家建设的,我不要钱”。

  不过,陈观玉最后还是把股票兑现,领回了45万元巨款。当晚她便和家人开家庭会议,拿出了30万元来资助那些有需要的单位和贫困、残疾个人,其中,陈观玉给妇幼中心捐了5万元,给沙头角镇小学捐了1万元,给沙头角幼儿园捐了3000元,其余的她就按1000元、2000元、3000元不等的份额,塞进几十个信封里,给她所知道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山区失学儿童等汇了出去。

  剩下的十多万元,陈观玉就给她弟弟妹妹在中英街外建了一间三层楼的房子,只是由于他们人都在香港,不回来住,陈观玉就把建好的房屋租了出去。但是,陈观玉记得《增广贤文》里的“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过去30多年,她把房屋出租得来的200多万元,又陆续捐了出去。“我们的江山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发财了,去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心疼的。”陈观玉说道。

图片

陈观玉家在2011年召开的一次家庭会议

夫妻争相做好事,大数目互相“包庇”

  学雷锋,做好事,数十年如一日,当记者问陈观玉: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被人骗过呢?“有啊。”她爽朗地回答,“知道被骗了之后,一开始我会有点伤心,但后来想通了,我大人不记小人过。社会上有好多种人,如果没有那么多坏人,政府就不用去干预,就不用派那么多人去做保卫工作了。这样去想,我就想开了,不会很烦恼。”

  “他骗我的钱十万八万,他不会发财,我亏了十万八万,我也不会穷。我始终觉得,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一定要有信念,一定要行正道。我们没有做坏事,问心无愧,就能半夜敲门心不惊。”

  在学雷锋的路上,陈观玉也曾经受过委屈。1969年,她上医院去照顾一个穷苦的癌症病人,因为对方是个男的,结果回来之后,闹得满城风雨。“我本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却因为做好事差点连老公都没有了。那时候我很委屈,觉得好冤枉,差点想放弃。但是我想到了之前学习过的‘老三篇’(即由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短文),还有毛主席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想,这也许是考验我一个共产党员的时候。正是因为难,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向前,向困难挑战,不要低头。”

  陈观玉的丈夫名叫李桂胜,退休前原是沙头角一所学校的老师,已在2013年因中风去世。在丈夫中风住院期间,曾经有一个年轻女孩拿着2000元找上门,陈观玉很惊讶。对方说,她现在已经读大学,请李老师不要再给她寄钱了。

  陈观玉表示,丈夫李桂胜始终是她做好事的最大支持者,离开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她什么也做不成,更不可能几十年都还在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在捐款的问题上,我们夫妻小的数目互相沟通,大的数目互相‘包庇’。他怕我不够大方,我又怕他不够大方,怕产生矛盾。”陈观玉口中的捐款“小数目”是指5000元、1万元,而“大数目”就是十万八万块。“其实我们夫妻两个都很大方的。我在偷偷摸摸做好事,他也在偷偷摸摸做好事。”

  陈观玉还有个爱好,喜欢随身携带相机,将一切有意义的事情透过镜头记录下来。现在她用的一台数码相机,就是妹妹从香港买回来给她的。她还习惯将拍下来的照片冲洗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自己保存,一份写下自己的感受送给对方,并附送5元钱作为感谢。她现在每个月光是洗照片,都要花一千几百元钱。

  陈观玉解释,5元钱代表着五谷丰登,代表着中国越来越好。更主要的还是,小时候家里困难,当时有个解放军战士在学校作报告时给了她5元钱,让她拿回家去买米。“我现在快84岁了,就是这5块钱给了我一辈子的力量,特别是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

  至于给人写感谢的话,陈观玉始终相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天讲好话,可以带动很多人做好事。有时候虽然只有一封信,但是可以救到很多人。”曾经有一个未婚少女给陈观玉写信,说自己怀孕了,男朋友不要她了,想去死。陈观玉立即给对方回信,劝说女孩不要寻死,要坚强,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后来,想通了的女孩再一次给陈观玉去信,并写道:“阿姨,你救了我的命。我以后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工作。”

爱心队伍壮大,共添世间美好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原本是一句源于古印度的谚语,现在已经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深圳人对此可谓是耳熟能详。其实,这句话一直以来也是深圳义工坚持的一个理念。

  在深圳义工联里,陈观玉的义工号为“530”号,也就是说,她是深圳义工联的第530位义工。“我是1995年在丛飞(深圳爱心大使,原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的推荐下,申请成为义工的。”陈观玉透露,“成为义工后,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内容更丰富了,圈子更广了,朋友更多了。”2005年,陈观玉获得“深圳市五星级义工”的光荣称号。

图片

“观玉之家”爱心驿站橱窗
(图片来源:晶报)

  至今,陈观玉仍然是深圳义工联爱心组的一员。因为眼睛得了白内障,看书、写东西都很模糊,一见到强光眼睛就很痛,所以现在她都习惯戴着一副墨镜。再加上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陈观玉出门开始越来越少。但是,只要身体许可,她都会坚持去家附近的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或中英街关口的义工站做义工。早在2017年10月9日,在陈观玉的牵头下,“深圳市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在深圳市义工联注册成立。2018年4月23日,“深圳市观玉学雷锋志愿服务学会”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功。

  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的注册地址就在陈观玉的家,联系人就是陈观玉的儿子李大成(即她口中的“爱民”)。在母亲长期的言传身教之下,李大成现在也经常利用周末去做义工,为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出力。他还是深圳市观玉学雷锋志愿服务学会的副会长。

  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平时主要负责维护中英街进出通关秩序、为观光购物的游客提供便民服务、提升市容环境等工作。现在中英街因为疫情进行封闭管理,义工们主要是负责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做耐心的解释、疏导工作。在义工队里,大家都叫陈观玉为“陈妈妈”。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来参加雷锋爱心义工队,“陈妈妈”坚持与每一位义工合影,并制作专属的工作牌送给他们。

  在中英街关口外边的“观玉之家”爱心驿站橱窗里,记者见到很多义工队队员写下的一则则感言。其中有一位署名为“肖柳”的义工的留言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她这么写道:

  “2017年的某天,通过朋友介绍,第一次报名参加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的无偿义工服务活动。

  弹指一挥间,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虽没时时参与,但稍有空闲时间就会想起义友们!对于参与而言,说不上全力以赴,但我想至少需要一份坚持与热爱。

  当坚持与热爱成为一种习惯,当人们愿意为自己无法享用的树荫栽树,当不平凡的美德成为平凡!

想想……这人世间又何等的美好。”

图片

义工肖柳的留言
(图片来源:晶报)

  在“陈妈妈”的感召之下,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队伍迅速壮大。除了沙头角、盐田区本地的义工外,义工队还吸引了一批来自罗湖、福田、南山等区的义工。尽管现在年事已高,但是陈观玉“学雷锋,做好事”的初心依然未改。她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陈观玉提供。参考资料:《华工与战前马来亚的开发》《侨心向党 追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