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深圳市第四批荣誉市民授荣大会在五洲宾馆举行,48名为深圳建设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港澳及各界知名人士获此殊荣。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领导刘玉浦、白天、王毅、张思平出席授荣大会,并向荣誉市民授牌。副市长陈改户主持大会。
据了解,这批荣誉市民包括45名男性、3名女性,呈现出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贡献突出等特点。荣誉市民基本覆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大部分来自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生物工程、航空、港口、机械、商贸和旅游等行业。其中,以市侨办推荐的港澳同胞、华侨华人人数最多,共31位,占64.5%。此外,还有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外国人士14位。
王荣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试验田,深圳31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历代特区人及海内外各界力量共同推动、合力创造的结果。深圳自1994年建立荣誉市民制度以来,各位荣誉市民秉承主人翁精神,更加关心支持深圳的建设发展,深圳将铭记他们在推动深圳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教育文化和公益事业、密切深圳与国际社会交往等方面作出的新的贡献。
王荣指出,当前深圳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广大荣誉市民以获此荣誉为起点,进一步关心深圳、支持深圳,向全世界宣传深圳、推介深圳,更多地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倾注心血,奉献力量,把深圳建设得更美好、更幸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浦在授荣大会上宣读了《关于印发深圳市人大授予第四批“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决定的通知》。荣誉市民外国人士代表、法国赛诺菲巴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大奇,荣誉市民香港同胞代表、香港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马伟武,荣誉市民台湾同胞代表、深圳台商协会会长张周源先后在会上发言,他们表示愿意为深圳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深圳从1994年起,曾先后三次授予李嘉诚、杨振宁、孙启烈等120位海外知名人士、外籍华人、港澳同胞“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其中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荣誉市民有89位。
评论:荣誉是新的起点
楚文
在深圳第四批荣誉市民授荣大会上,48位为深圳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士、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被正式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深圳市建立以来一次性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最多的一批,也是深圳自1998年为第三批荣誉市民授荣以来,再一次向情系深圳、不懈奉献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表达感谢与敬意。在48位荣誉市民中,31位是由市侨办推荐的港澳同胞、华侨华人,占总人数的六成以上。
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发展和实践证明,这座城市每一天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港澳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一直是关心、支持深圳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心系祖国、敢为人先,以敏锐的目光和开阔的视野,在深圳及全国投资兴业,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立足科技、勇于创新,在带来大量资金的基础上,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服务。
他们热心公益、扶危济困,在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致富思源,不忘回馈社会、造福桑梓,捐助内地贫困落后地区,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精神。
他们传承文化、增进友谊,以民间使者的身份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争取国际社会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推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谊。
他们是深圳改革开放最真实的亲历者,是深圳乃至全中国繁荣兴旺、日益成长壮大最直接的见证者,更是深圳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贡献者。他们虽不是深圳人,却早已把深圳当作了自己的家。为这样的市民授荣,既表彰了广大侨界力量为深圳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又体现了深圳凝聚各方力量建设国际先进城市的决心。
荣誉市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尺,是城市活力与魅力的体现。站在深圳发展的新起点,我们相信,这些侨界荣誉市民必将更加充满实力、活力和前进的动力,更广泛地凝聚侨界新老朋友,共同关心、支持深圳的未来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与深圳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方热土,共创深圳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