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政 拓展统战视野 提升个人素质
本期培训班学员集结了市、区统战部门业务骨干,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和新联会班子成员,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卫生工委和市国资委党委系统统战工作人员共70余人。培训班特邀武汉市相关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5场主题鲜明、聚焦统战重点工作领域的专题讲座。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胡小燕以“深入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大家全面解读、深刻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大家更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卢勇则为大家带来了“参政党理论与参政党建设”主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情况,帮助学员们更好把握参政党建设规律,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朱国华聚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分享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展示了这一政党政治模式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直接推动了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的社会活力,是推动我国人才流动的重要力量。”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徐军的专题辅导为大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新模式带来启发和思考。
武汉市委党校副教授叶璇通过“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话题,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深圳与武汉在科创领域互学相长。
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论述和独到见解令在场学员们耳目一新。“通过学习,我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市直机关工委统战部工作人员表示,市直机关是党外干部培养的重要平台,接下来将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市直机关统一战线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实地“打卡” 跟随历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
本次培训班现场教学的“首站”来到了武汉市统战教学实践基地昙华林,这里分布着52处历史建筑和遗迹。“一批民主战士曾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先后走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昙华林近代教育陈列馆、粮道街昙华林社区工作站,学习历史文化街区把统战工作触角延伸至社区治理各方面的经验做法。
坐落于汉口主干道中山大道上的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南洋大楼是学员们前往的第二个目的地。1926年12月,首批到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选定南洋大楼作为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的办公处。大家了解到,毛泽东、董必武、宋庆龄、何香凝等国共两党许多著名人物曾相聚在这里,作出了两百多项重大决议。
“南洋大楼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的历史见证者,通过现场的学习调研,我更加深刻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理解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说道,“这栋大楼承载的国共两党的珍贵史迹和故事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随后,学员们还参观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这里曾输送了大批爱国青年赴延安和抗日前线,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老旧的革命物件、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的文字故事向大家讲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红色岁月,镌刻出英雄形象、传递着奋斗力量。
“参观后我们更感受到所处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学员们表示,将在新时代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争取在深圳“双区”建设的“最前线”建功立业。
位于武汉光谷生物城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是本期培训班第一组学员前往的现场调研地点。在这里,大家对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调研中,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培训期间,学员们分为六个小组分赴武汉光谷生物城、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省碳排放交易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博物馆等地开展课题调研,围绕设定课题撰写调研报告。
在最后一天的学员讲堂活动中,各组代表纷纷走上讲台依次分享“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大统战推动绿色经济大发展”“从统战视角反思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等主题调研报告,共同探讨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思考、新路径。
一周的培训令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统战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在互动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武汉这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我有幸参加了一周的学习培训,让我对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统战新兵”,民进市委会机关工作人员杨紫表示,未来将以工作实效来检验学习成效,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助力深圳谱写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