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匠人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同心鹏城推出“最美手艺人”系列宣传报道,让我们深入“手艺人”的日常,探寻工匠魅力,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广泛凝心聚力。
李明飞
毫厘方寸间引领服饰潮流 李明飞,高级版型结构工程师,曾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深圳市技术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深圳工匠、深圳市十佳时装技能人才、深圳百优工匠等荣誉称号。 从生产车间一线工人成长为制版师,李明飞已投身于服装行业17年。从事制版师职业的李明飞,他的工作就是将服装设计师的理念转化为可现实操作的服装样式。 服装制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件衣服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需要经历几百个步骤。作为服装制版师,李明飞不仅需要精通从设计到生产流程的每个步骤,还要对人体结构,面料的材质、图案、肌理,市场流行趋势等都了如指掌。 “服装行业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特别是制版打版行业,需要经验积累和沉淀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和精髓所在。”平整的“二维”布料在手中变成精美的“三维”服装,这是制版师这份职业的“魔力”所在。李明飞说,越来越多的制版师群体从籍籍无名的幕后工作者逐渐走向了台前,从最初烙印在消费者心中的“裁缝”形象,逐渐转变为了服饰美的塑造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制版师,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姜昆昆 舌尖上的“茶饮魔术师” 姜昆昆,调饮师,曾荣获国际调饮师裁判员、中国社会艺术调茶评审官、深圳市技术能手、2023年深圳培育工匠等多项称号。曾获2022年深圳市首届调饮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22年深圳调饮师大赛最佳创意调饮奖等奖项。 “对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人员。”这是人社部对调饮师的定义。 2012年,姜昆昆不仅加入到调饮师行列,还成为公司的产品研发总监,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饮品服务。精通饮品的制作方法和原材料的选择,了解各种饮品的口味和特点,熟悉饮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这些条件对于调饮师来说,一个都不能忽视。 “光是糖就要从几千种中选出一种,还有六大茶类与各种水果的搭配。”数十上百种饮品的保密配方,都如同刀刻斧凿般保存在姜昆昆的记忆中。某个配料克重的变化,小料的更改,每轮微小的调整,他和团队不断测试,一直创新。 “每一杯饮料都是一杯艺术品。”姜昆昆说,茶饮如今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顾客手上拿到的每一杯茶饮,背后承载的都是调饮师的心血。自己也将持之以恒地钻研和学习,让更多人体验到茶饮的魅力。 郑伟乾 “舌尖上的中国味儿” 郑伟乾,一级/高级中式烹调,国际烹饪艺术大师,荣获中国十大名厨、中国粤菜名厨、中国金厨奖、广东省“粤菜师傅”四星名厨、亚洲优秀名厨、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首届优秀技师、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人物、领军人物奖等。 郑伟乾自1990年从事这份职业,与各式菜品打交道早已成为了他的日常。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中式烹饪厨师除了需具备各种刀工技巧、火候控制、食材识别、调味和烹饪技巧等专业技能外,还应了解营养学、食材来源、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中式烹调是集色、香、味、形、器于一体的和谐统一。”郑伟乾介绍,不同于西式烹调,中式烹调更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和搭配,强调刀工技巧和烹饪过程中的火候掌握以及注重调味的技巧和味道的平衡。 好材、好看、好温、好吃、好卖、好利,郑伟乾认为一份优秀的烹调菜品涵盖了美食“六好”,诱人的色泽、香气扑鼻、口感鲜美……往往能够为食客带来愉悦的感官体验。 作为一名中式烹饪厨师,郑伟乾期望通过参加各类美食文化活动和比赛,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烹饪经验和技巧,开设美食文化讲座或培训课程等方式,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传递给更多人,将文化的味道融入至食客的记忆之中。 袁曼君 一刀剪出两张艺术品 袁曼君,“剪纸(袁氏)”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福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剪纸(袁氏)”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原创巨作《深圳上河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17年“金凤凰”银奖,被深圳博物馆收藏;2019年为深圳文博会创作的作品《精彩华章——文博会15周年》获得2019年第十五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深圳袁氏剪纸第五代传承人袁曼君的阴阳剪纸技艺出神入化,堪称一绝。不用画稿、无需绘图,只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凭空而下,几分钟的时间,一阴一阳两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过程不产生任何纸屑。 出生于广东的袁曼君小学便跟随姨妈学习剪纸。有别于其他的剪纸,袁曼君学习的剪纸技艺源自刺绣,“刺绣前,家人会利用剪纸做出印花板,再将图案绣在布匹上,打造出美丽的图案。”从小耳濡目染的袁曼君没有喜欢上刺绣,反而爱上剪纸,并在20世纪80年代将这项技艺带到深圳。 来到深圳的袁曼君曾先后从事金融、教育等不同工作,但剪纸始终陪伴着她,只要一有空都会拿起剪刀创作几幅作品。袁曼君剪纸喜欢利用废弃的广告纸,一来不浪费,二来广告纸上的图案可以随时为创作提供灵感。在印有水珠的纸张上剪荷叶,绿色纸张上的小黄点变成水仙上的一只小蜜蜂……袁曼君的剪纸技艺不仅灵动,更处处体现了巧思。在她看来,剪纸永远不会出错,即使偶有失误,也会变成创作过程中的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