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重点调研是深圳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履职的“重头戏”,也是深圳统战工作的重点品牌。2024年,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市知联会聚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年度重点调研,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聚焦产业需求 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能源行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潜力巨大。为更好助力“AI+能源”融合赋能,民革深圳市委会积极对接深圳能源、南方电网、中广核等能源企业,以及华为、腾讯、商汤等人工智能企业,深入了解“AI+能源”技术和应用发展情况,从行业共性“痛点难点”和刚需的“资源要素”着手,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能源行业应用 打造数字能源新质生产力”等发展建议。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民盟深圳市委会以服务贸易为突破口,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深圳市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域全员发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等建议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加快涉外法治建设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使命担当,更是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民建深圳市委会选定“关于促进我市涉外法律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对我市外贸百强企业、对外投资百强企业、工业百强企业,以及在海外上市的深圳公司进行调研,结合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意见,形成调研报告。 深圳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集聚中心、创新高地和出口重镇,具备强力的政策支持、良好的产业基础、扎实的人才储备、丰富的应用场景。 民进深圳市委会针对深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开展深入调研,查摆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圳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国际软件名城”提供路径参考。 围绕国计民生 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农工党深圳市委会充分调研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并提出,主动抢抓我国当前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发挥深圳科技、金融、制造业等优势,以积极的政策、行动激发市场和全社会活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支撑服务体系助力企业“走出去”,对于推动深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动员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调研中兴、TCL、大疆等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制造型出海企业,以及深越投资、中欧创新中心等平台型机构,先后走访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与市商务局、贸促会等相关单位多轮研讨,形成了《打造高水平“走出去”服务体系 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发挥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0到1”的发现引领带动效应,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深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尤为重要。 为此,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对在深大科学装置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梳理,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助力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制造有望重塑工业的产业生态和未来发展格局。 台盟深圳市委会调研形成《关于加强两岸融合交流推动深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致力推动深台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高地。 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市工商联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字贸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市知联会选定“加快培育高端专业服务业”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多次召开调研座谈会,走访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协会,深入了解专业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形成《加快培育高端专业服务业 助力深圳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报告,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更好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