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爱的中国 越来越美丽——2024深圳统一战线文艺展演”活动中,南京昆曲社社长、曲社清曲传承人汪小丹携女儿孔宣桥及外孙——全国年龄最小的“小梅花”奖获得者孔际翰一同吟唱经典昆曲选段《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精彩表演给观众带来至美享受,而三代同台坚持传承非遗瑰宝的精神更是令人赞叹。
本次登台的著名曲艺家、非遗传承人汪小丹1947年出生于南京名门望族——金陵甘家。汪小丹的外公是“紫霞社”创办人之一、人称“江南笛王”的甘贡三,她的母亲甘长华也是京昆艺术名人,父亲汪剑耘则是梅兰芳的入室弟子。
汪小丹自幼浸润在昆曲艺术中,自觉接过传承昆曲的衣钵。自1998年起,主持南京昆曲社工作,积极推广京昆艺术,在深圳设立小丹昆曲传习所,将这门高雅的传统艺术从江南带到深圳
她的两个女儿孔宣桥、孔美桥也十分喜爱昆曲,最让汪小丹一家喜出望外的是孔美桥的儿子,今年刚刚5岁的孔际翰,也对昆曲情有独钟,且颇具天赋。在他1岁多的时候,就酷爱欣赏梅兰芳、盖叫天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珍贵演出影像,有模有样地跟唱学习。
2023年春节,年仅4岁的孔际翰在深圳市青少年新春艺术节上首次登台。随后,还参加过深圳市非遗周开幕式等公演活动,并在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荣获“小梅花”奖,成为中国目前年龄最小的“小梅花”奖得主。
这次“亲爱的中国 越来越美丽——2024深圳统一战线文艺展演”活动,是汪小丹祖孙三代首次同台亮相。孔宣桥表示:“昆曲是世界公认的非遗文化瑰宝,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中唯一传承下来的,殊为不易,我们要做的是继续传承下去。我们祖孙三代的同台,就是身体力行的传承。”
昆曲,源于元末江苏昆山腔,始于文人士大夫间的清雅交流,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典范。昆曲素有“盛世元音”“百戏之师”之称,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3年8月,汪小丹首次来深演出,她携女儿孔宣桥和孔美桥,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演员们,连续两日在深圳少年宫剧场奉上梅派名剧《凤还巢》《四郎探母》两出大戏。
令汪小丹倍感意外的是,昆曲这一古典的艺术形式受到深圳这座创新之城,诸多年轻人的喜爱。在与这些年轻人交流时,他们发现,昆曲鉴赏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品位,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昆曲艺术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在繁忙工作之余,赏析、吟唱一段昆曲可以极大地愉悦身心,2021年,汪小丹决定在深圳设立“小丹昆曲传习所”,致力于昆曲艺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土化传承,将昆曲打造成深圳市新的文化名片。自2021年筹备伊始到2024年共举办了六十余场昆曲传统文化活动,通过线下活动及线上媒体传播,受众超过千万人次。
“昆曲是一种生活方式,小丹昆曲传习所倡导让昆曲美学价值回归生活的理念,希望用昆曲丰富深圳文化生活,让阳春白雪的艺术浸润大湾区青少年的心灵,让世界透过深圳这个‘窗口’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孔宣桥表示,深圳多元的文化背景为昆曲提供了适宜生长的土壤,深圳与世界接轨的广阔舞台也为昆曲传承发扬提供了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