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水悠悠,承载着深港两地的故事与希望。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深圳恰似一位朝气蓬勃的开拓者,在时代的前沿奋力奔跑;而香港,宛如一颗闪耀于东方的明珠,引得无数心怀壮志之人纷至沓来。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蕴含着深港交融的密码,学术与技艺之花也在两地的互动中绚丽绽放。
香江求学,传承非遗
在众多被香港吸引的内地人中,黄卜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赶在黄卜夫出差前的几个小时,记者走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的时创科技园,这位黑框单边眼镜下温文尔雅,却透着坚毅睿智的企业创始人,携团队在9年时间里,从华强北赛格广场仅容15人的方寸之地开始,一路披荆斩棘,发展到如今积累了600多个落地项目,拥有150项专利申请的数字化领军企业。
黄卜夫
作为一名广东学子,黄卜夫在浙江完成了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学习后,开始将目光投向香港。
“当时的香港,有许多吸引我的‘魅力元素’。”黄卜夫说道。一是地缘优势离家近,方便与家人团聚;二是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基础教育与基础研究水平领先;三是当时的香港在软性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如八达通等电子支付系统处于世界前列。
2003年,黄卜夫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启了他的博士求学生涯。入学之初,黄卜夫便接到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机器人赋予一双能够精准识物且灵活互动的“眼睛”。当时,他专注于机械自动化研究,而师弟时曦则主攻视觉系统控制,两人携手合作,成功攻克难关。他们频繁交流探讨,创业的种子也在思维的碰撞中悄然种下。
黄卜夫(左)和时曦
在求学期间,香港浓厚的学术氛围为黄卜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创新思维的启迪。例如,他们早期参与研发的宠物陪伴机器人,集自由行走、与动物对话、远程传声、跟踪宠物并反馈状态、控制喂食多种先进功能于一身,尽管这些早期的探索在当时面临诸多技术不成熟的挑战,但为日后的创业征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也成为贯穿黄卜夫人生经历与职业发展历程的鲜明主线。
在城市的另一隅,余庆池与港式奶茶的故事则演绎着香港文化技艺传承的动人篇章。
余庆池,熟悉的人都叫他“发哥”,是港式奶茶(麦氏)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1985年,年仅16岁的余庆池离开家乡来到深圳,与港式奶茶的邂逅在他26岁那年,一次在香港偶然的用餐经历,让他品尝到了一杯味道醇正的奶茶。经打听,原来是一位专注港式奶茶制作的老师傅亲手烹制。
在朋友的引荐下,余庆池结识了刘钦昆师傅,并被港式奶茶独特的风味与深厚的文化韵味所深深吸引,当即决定拜师学艺。凭借着一颗诚挚的心和对光大港式传统奶茶的坚定决心,他最终打动了师傅,并将独一无二的配方与制作技艺传授给他,从此踏上了长达三十年的钻研工艺传承与革新之路。
余庆池(左)向师傅刘钦昆学习奶茶制作技巧
香港,为黄卜夫提供了专业技术精进的肥沃土壤,也让余庆池有机会深入学习传承百年的港式奶茶技艺。然而,他们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凭借着在香港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将目光投向了深圳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创业热土。
双城创业,深港协韵
香港的求学经历,点燃了黄卜夫内心深处的创业梦想。毕业后,他先后进入香港汽车零部件研究及发展中心、中国安防集团香港子公司,在这些经历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更对行业发展趋势有了深入洞察。
黄卜夫意识到,尽管机器视觉行业在当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智能制造领域仍面临诸多瓶颈,国内企业在很多关键技术上仍依赖国际巨头。
“在我看来,深圳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良好的资本生态以及优秀的人才生态。这些人才可贵的不仅是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创业,相信梦想,他们愿意加入一个虽然小但充满梦想的团队。”
2015年,黄卜夫踏上创业之路,当他开始思索创业地点时,“深圳”第一时间涌入他的脑海。他巧妙地将香港的技术优势与深圳的产业优势相结合,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之旅。这个创业团队汇聚了来自深港两地的优秀人才,是一个典型的深港合作团队。黄卜夫担任CEO,师弟时曦担任CTO。
创业初期,黄卜夫将目光聚焦于为手机企业提供点胶技术。当时,手机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从传统的螺丝固定方式逐渐向胶水封装转型。
这种转型不仅减轻了手机重量,还显著提高了手机的防水、绝缘等性能,凭借深圳的市场需求以及其在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他们的产品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黄卜夫带领公司团队研发的高性能点胶机
随着公司的发展,黄卜夫开始意识到,单纯依靠高附加值、低成本的“卖脑袋”模式在国内产业生态下很难走通,2018年,他开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涉足整机的生产制造。
深圳完备的产业链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游配套资源,通过不断地学习、试错和借助外力,他们逐渐克服了短板,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细分场景中有效落地,实现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南头古城内微风轻拂着古老的屋檐,街巷里游人如织,粤语、普通话等各式口音在古巷中交织回荡,深圳作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拥有年轻时尚且观念超前的消费群体,这也为余庆池的港式奶茶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余庆池充分利用深港两地的资源优势,先后在中英街、南头古城、甘坑古镇等地开设多家港式奶茶店,在深圳,消费者也能品尝到口味如一的正宗港式奶茶,这无疑是他对港式奶茶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最好见证。
“我为什么选择在中英街、南头古城开店,因为它们是深圳历史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它们和港式奶茶文化对接是最好的,消费者在品尝奶茶的同时,就能够体验到深港文化的融合。”余庆池表示,港式奶茶在香港发明出来,随后,澳门、深圳从香港引进港式奶茶,港式奶茶就这样成为了三地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港式奶茶在深圳的发展,也反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风貌,成为深圳对外展示文化包容与交流成果的一张特色名片。
余庆池在南头古城所开的港式奶茶店
2017年,余庆池所传承的奶茶制作技艺被评为深圳市宝安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荣获“深圳宝安礼物、手信”称号;2021年4月,又被评为“深圳市手信”;同年,更成功晋升为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借助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市场东风,以及港式奶茶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从商业视角来看,单纯的品牌扩张与分店开设是一种常见商业路径,但余庆池另辟蹊径,投入大量时间于奶茶文化的推广。
他主动联系学校,与各方联动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港式奶茶背后的故事和技艺,“目的就是通过向学生介绍奶茶的由来,以及奶茶文化的兴起和传承,教他们制作港式奶茶等,让港式奶茶文化融入生活,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余庆池说道。
余庆池不仅于深圳这片土地耕耘,在香港亦频繁穿梭,积极投身深港两地的奶茶文化互动交流,借由一杯杯散发着独特韵味的港式奶茶,余庆池巧妙地编织起连接深港两地情感的细密纽带,让两地人民在轻啜奶茶的美妙时刻,深切体悟到同根同源的深厚文化底蕴,使深港两地的情怀在奶茶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愈发醇厚深沉。
“可以说,深港两地所具备的丰富多样且相互补充的资源禀赋,恰似两块强劲有力的磁石,彼此吸引,相互影响。”黄卜夫说。这种合力不仅推动着像黄卜夫这样的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创新、勇破难关,也助力余庆池将港式奶茶这一文化技艺传承创新,使之成为深圳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
这样的交流协作,凝聚着深港两地的智慧与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程中奏响了一曲雄浑激昂、和谐美妙的乐章,同时也清晰地呈现出深港交融密码的深刻内涵——正是由于两地在资源、文化、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以及协同共进,才促使学术与技艺之花在两地绚丽盛开,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