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共绘深港情谊 从传统盆菜宴到荔枝节狂欢,情脉在青年间赓续

来源:市委统战部办公室、港澳处发布时间:2024-12-17
  深圳与香港,仅一水之隔,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同属岭南文化圈,在语言、风俗、饮食等方面一脉相承。往昔,两地民众在生活与经济上往来频繁,情感纽带坚韧而牢固。如今,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两地间的交流互动更是精彩纷呈,多元的活动如同一座座桥梁横跨深圳河,连接起深港两地。

从蛇口学校内热闹非凡、唤起无数回忆的盆菜宴,到光明荔枝树下充满青春活力与创意碰撞的荔枝节狂欢,这些活动不仅是文化与情感的交流盛宴,更是深港情谊的生动写照。它们见证着老一辈们在熟悉场景中对往昔情谊的深情回溯,更成为年轻一代互动交流的广阔平台,让同宗同源的情脉在青年群体间得以赓续传承,共同绘就出一幅多彩、深情的深港画卷。

蛇口盆菜宴:

乡情凝聚的盛宴

  10月6日,深圳南山区蛇口学校篮球场上,一场盛大的盆菜宴吸引了众多目光。彩旗飘扬,鼓声震天,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上千名深港两地的蛇口乡亲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这里成为了深港情谊交流的生动舞台。

图片

香港蛇口同乡会成立十周年联欢盆菜嘉年华

  盆菜作为一种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饮食习俗,在深圳蛇口与香港地区流传已久,其起源可追溯到百姓南迁的艰难岁月,大家将有限的食材汇聚一盆,围坐而食,在艰苦中抱团取暖,久而久之,盆菜便承载起了凝聚家族、团结乡情的重要意义,每逢重要时刻,盆菜宴便如约而至,成为人们传递情感的独特方式。

  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乡情,他们有的已是白发苍苍,有的则正值青春,他们身着盛装,相互握手拥抱,用家乡话亲切地交流。香港蛇口同乡会会长陈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今年举办的盆菜宴感慨颇多。2024年的这场盆菜宴,是为庆祝同乡会成立十周年而精心筹备的,意义非凡。自2014年成立以来,蛇口同乡会始终秉持爱国爱港、服务乡亲、促进交流的宗旨,在香港的诸多发展阶段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维系深港情谊的重要力量。

  盆菜宴的举办地点选在蛇口学校,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情感缘由。陈祺会长动容地说道:“超过90%的香港同乡曾在这里度过他们的求学时光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大家儿时的记忆,浸透着浓浓的乡情。”

  宴会上,头发花白的长辈们重逢的那一刻,眼中瞬间泛起泪花,双手紧紧相握,仿佛时间都定格在了往昔的岁月里。有位年逾古稀的李大爷,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他说:“几十年了呀,学校变化很大,可咱们这情谊,是一点都没变呐,一看到你,那些小时候一起念书、玩耍的日子就全想起来了。”老友们则相互打趣、开怀大笑,校园里回荡着满满的欢声笑语。

图片

香港蛇口同乡会乡亲们共享盆菜宴

  然而,筹备这场盆菜宴并非易事,让数千乡亲都能尽情享受这场盛宴,所需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但好在有众多爱心力量的汇聚,才让这场宴会得以顺利举办。蛇口湾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叶伟明董事长率先站了出来,慷慨解囊,他表示:“这盆菜宴是咱深港乡亲联络感情的好机会,我愿意出一份力。”在他的带动下,其他股份公司纷纷响应,许多旅港老前辈们也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拿出自己的积蓄,有的捐赠物品,大家齐心协力,终将这场盛会办得热闹非凡。其实,这场盆菜宴不仅是一场美食的聚会,更是深港交流合作成果的展示平台。

  在过去的十年里,香港蛇口同乡会在推动深港互动上做了诸多努力且成效显著。比如,因两地乡亲往来频繁,特别是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同乡选择回蛇口居住生活,期望医疗健康方面能够更加便利。于是,香港蛇口同乡会积极协调蛇口医院、自贸区医院、南山医院及卫健局等相关部门,为旅港乡亲们打造了一条便捷的就医绿色通道——在蛇口医院二楼设立了港澳台便民服务门诊。一位经常在此看病的香港同胞张女士感激地说:“以前在这边看病总担心流程复杂、沟通不便,有了这个门诊后,一切都顺畅多了,感觉特别暖心,真的很感谢同乡会为我们做的这些。”

龙舟竞渡:

青春力量的激昂

  在助力香港青年发展方面,香港蛇口同乡会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其中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中精彩表现令人瞩目,当比赛的消息传来,香港青年们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加,香港蛇口同乡会组织的参赛队伍训练期间,他们全力以赴,不惧烈日与汗水。青年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划桨的节奏与力度,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默契配合。

  比赛当日,赛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香港蛇口同乡会组织的青年队伍精神抖擞地登上龙舟,他们目光坚定,充满斗志。随着一声令下,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鼓手有节奏地敲击着鼓面,为队员们传递着力量与节奏,“咚!咚!咚!”的鼓声仿佛是青年们的心跳,激昂而有力。划桨手们整齐划动船桨,齐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声音响彻江面。在激烈的角逐中,队伍遭遇了强劲的对手。但青年们毫不气馁,咬紧牙关,加快划桨频率,龙舟如蛟龙般在水面飞驰。

  经过多轮紧张刺激的比拼,他们最终冲破终点线,勇夺冠军。那一刻,青年们欢呼雀跃,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香港青年的团结协作与拼搏精神,也为深港青年交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荣誉不仅让青年们自身信心倍增,更为深港两地在青年文化体育交流方面树立了典范,激励着更多香港青年积极投身到与内地的交流互动之中。
  “我们虽业余,却发挥出了专业的精神。”陈祺接受采访时感慨,龙舟赛夺冠,极大地激励着大家,当然,成绩也离不开每一位青年人的努力与付出。陈祺自幼在蛇口长大,亲眼见证了蛇口的巨大变化。他回忆道:“小时候,蛇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地方,大家靠打鱼为生,生活简单平淡。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来,蛇口迎来了大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和香港的往来也更加频繁了,现在开车通过深圳湾大桥就能轻松往返深港两地,这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陈祺表示,香港蛇口同乡会未来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深港的交流互动中来,让这份同宗同源的情谊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图片

2024年深港澳台龙舟交流赛

  杨翠儿,就是这份传承的最佳见证。在香港长大的她,深受父亲影响,从小参与乡亲活动,乡情在心中悄然生根。“同乡会为我们年轻人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杨翠儿的经历代表了香港蛇口同乡会青年一代的共同记忆。他们在海外求学后,选择回归祖籍地深圳,这既是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
  而香港蛇口同乡会精心打造的蛇口乡情馆,不仅为海外乡亲提供了一个维系情感的精神坐标,也为深港青年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共叙乡情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香港蛇口同乡会青年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保持亲密互动,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家乡文化,展现青年一代的担当与风采。

回归亭叙:

深港同心的见证

  离开与香港隔岸相望的蛇口,记者驱车来到了光明区大博山山顶的回归亭。这里,承载着深港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那意义非凡的历史时刻的共同记忆,也是深港情谊的重要象征。站在回归亭前,光明街道碧眼社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光明本地人麦炯贤向记者介绍起回归亭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深港两地渔农代表满怀着激动与自豪,共同捐资建造了这座回归亭公园,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还亲笔题字,赋予了它特殊的历史价值。回归亭下方那1997棵荔枝树,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刻的伟大跨越,也寓意着深港两地从此携手迈向更加紧密融合的新征程。

图片

1997年建成之时的回归亭

  回归亭造型典雅别致,八角形的亭身,飞檐翘角好似展翅欲飞的鸟儿,朱红柱子搭配琉璃瓦顶,庄重之中尽显古朴韵味。周边环绕的公园小道巧妙地构成一个“回”字,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深情纪念。它静静地矗立在光明农场大观园旁,周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宛如一位默默见证岁月变迁的老者,目睹着深港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也见证着两地人民情谊的不断加深。

图片

位于光明区大博山山顶的回归亭

  麦炯贤介绍,围绕回归亭,光明区举办了不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回归文化,增进两地人民的情谊。比如举办回归文化主题展览,通过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实物以及翔实的文字介绍,向人们展示香港回归祖国的艰难历程以及深港多年来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此外,还有各类文艺演出在这里上演。每年的香港回归纪念日,这里都会迎来许多香港同胞。 

  让麦炯贤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遇到一位带着孙子前来的林老先生,他目光深邃而坚定,望着回归亭感慨地说:“当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呐,那是我们盼了多少年的时刻啊。现在带着孙子来,就是想让他知道这段历史,知道祖国的强大来之不易,让他记住咱们深港是一家人,这份情谊永远不能忘。”

  林老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香港同胞的心声,也让记者深切感受到回归亭对于深港人民情感传承的重要意义。

深港荔枝节:

甜蜜互动的纽带

  站在回归亭前,望着这成片的荔枝林,舌尖似乎传递来荔枝的多汁甜蜜,于是麦炯贤与记者聊起了欢乐的深港荔枝节。荔枝节作为深港文化交流的特色活动,近年来深受大家喜爱。它以荔枝为媒,串联起两地的情谊,促进了青年一代的交流互动,让同宗同源的情感在年轻群体中不断延续和升华。

  据了解,自2020年起,光明区委统战部以回归文化为主线,精心打造了以“一果连六亲,深港聚光明”为主题的深港青年荔枝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深港青年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流融合的平台。

  在“明·珠”玉塘街市 citywalk活动现场,香港青年们正兴致勃勃地穿梭在玉律古村、商业街、弘源寺和大雁山基地等地。玉律古村那古老的建筑,仿佛是一本本打开的史书,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图片

2024年“‘港’到‘明’”青年荔枝妙会活动 

  香港青年小陈一边听着村里老人讲述往昔的艰辛岁月,一边感叹道:“以前对深圳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这次通过走访这些地方,才真正感受到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越发觉得深港两地虽然有些不同,但根源上真的是一家人呀。”

在商业街,各种特色美食香气扑鼻,引得青年们纷纷驻足品尝,光明乳鸽、晨光牛奶、公明腊肠等美食让大家大饱口福,也让香港青年们对深圳的美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同期举办的深港同心市集更是热闹非凡,开放麦音乐节上,激情澎湃的音乐吸引了众多观众,青年们用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文创艺术区里,摆满了两地青年创作的创意作品,融合了深港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设计作品等琳琅满目,展现出两地青年的才华与文创产业的活力;特色美食区汇聚了深港传统佳肴,大家边吃边交流,感受着文化的交融碰撞。宠物友好区则充满温馨,人们分享着养宠趣事,其乐融融。

  除了荔枝节,光明区还积极组织其他深港交流活动,比如“光明杯”自行车骑行赛,比赛设在风景优美的虹桥公园,赛道充满挑战却也趣味十足。活动当天,众多香港同胞踊跃报名参赛,一位参赛的香港同胞小王告诉记者:“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和深圳的朋友们一起互动交流,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深港青年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也让两地一家亲情谊在年轻一代心中扎下了更深的根。

图片

香港深圳(光明区)同乡会青年委员在玉律醒狮文化馆合影留念 

  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当下,深港两地的情谊正以多元的形式不断续写新篇、绽放华彩。蛇口盆菜宴、回归亭所承载的情感以及龙舟赛、深港荔枝节这样的交流活动,都只是深港深厚情谊的一个个精彩缩影。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张紧密的情感之网,将两地紧紧相连。这不仅是老一辈记忆的传承与延续,更是青年一代携手共进、开拓未来的坚实基石。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投身于深港交流合作的浪潮之中,深港情谊必将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时代的风雨中愈发茁壮,在岁月的流转里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