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深圳海外联谊会指导支持下,赛事吸引了海内外2000多支高校队伍同台竞技,在这个创新实践的“角力场”展开了一场跨区域、跨文化的智谋交锋,在人工智能的广阔天地勇敢地追逐科技浪潮。
据悉,本次大赛汇集政产学研各方优势资源,围绕人工智能前沿产业真实应用场景,设立了智能体博弈算法、AI芯片算子开发、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AIPC高效能博弈、移动端AI模型轻量化部署五大赛道。
集结“打团”
迭代升级叠加“buff”
在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的比拼中,来自澳门大学的MacaoMVP团队让人眼前一亮,由澳门大学科技学院电脑及咨询科学系助理教授王也指导,梁家豪、李浩龙、Leandro Schlosser Acosta(巴西)、黄盅豫和司佳宁五名队员组成的队伍力压群雄夺得冠军。
其实,团队成员与开悟的“结缘”由来已久——早在赛前,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作为腾讯开悟的合作高校之一,王也教授在强化学习课程中引入了腾讯开悟作为教学实践的平台,大家在课堂中接触并使用过其功能。司佳宁看到官方平台发布赛事信息后,便邀约同班同学一同结对报名。
“学习阶段,我们分头实践,各自实验自己的想法。进入正式比赛后,大家挑选了成员间表现最好的一个模型进行提升。”她回忆道。
决赛的竞赛场景为《王者荣耀》1v1 地图,走位、击杀对手、积极攻击防御塔……团队通过实战模拟进行强化训练,确保智能体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做出最佳反应,最终一举夺魁。李浩龙介绍说:“我们在其中运用了强化学习中的奖励惩罚机制设计、消融实验以及神经网络设计的相关知识。”
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澳大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国际化办学方式,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人才培养和科创高地方面发挥了引擎和辐射作用。
“在澳大学习期间,受益最多的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立马在比赛中得到运用。”在黄盅豫眼中,比赛平台也是绝佳的实验平台,丰富的资源让参赛者对理论的探索更加自由充分。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特殊时刻,这群高校青年对区域科技革新的前景充满了憧憬。“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制造业、金融、科技等多元化产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场景。”梁家豪说到。
澳大科技学院顺势而上,于2023年开设了人工智能硕士课程,并计划在横琴新校区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将携手内地企业开发一批兼具前瞻性和工程实践性课程。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为人工智能发展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
来自巴西的Leandro Schlosser Acosta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开放的经济格局,更为培育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吸引全球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恰逢其时
迎接科研“实战”考验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文(深圳)”)祥波书院一间办公室内,副院长、理工学院教授潘文安正与书院学生召开每周例行的小组讨论会。
本次腾讯开悟赛中,小组成员王茂南、庞奥宇、王子尧、谢悦皎、刘宇共同组成的 TSC-Master团队,首次参与便获得了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赛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这个赛题对于TSC-Master团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团队的五名成员都来自学校理工学院的智慧城市感知与通信实验室,大赛前他们就曾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8篇聚焦智能信号灯控制的论文,此次比赛可谓是恰逢其时。
“我们对强化学习的深入理解,使得团队能够迅速上手比赛任务。”王茂南表示,基于前期积累的相关知识,团队能够灵活修改环境参数,快速适配和调试各种强化学习算法,在比赛中占据了技术优势。
“此次比赛是我们将研究中的算法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宝贵机会。我们不仅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还通过与其他高校团队的交流,获得了新的启发。”在谢悦皎看来,这些收获为团队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果将赛事比作为“短跑冲刺”,那么导师与学生在学术探索中的合作则更像是在创新赛道上不断进阶的学习旅程。“如何去解决一个问题,找到一个好的问题很重要,每周的讨论更方便纠正我自己的一些观点,与老师磨合想法。”每一次团队的交流碰撞都能带给庞奥宇新的启发。
“在校学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机会和资源非常多。”对王子尧而言在港中文(深圳)读博并非“闭门造车”,在学校举办的各式研讨会中常常能聆听到行业大咖分享前沿科技资讯,进一步拓宽了在校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从海外回国以后,最深切的感受便是深圳创新创业创造的氛围非常浓厚,从政府到企业到高校都非常鼓励教授或同学去做尝试。”据潘文安教授介绍,在此之前小组就积极尝试将科研成果落地,团队成员曾参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法国Nokia Bell Lab的智慧城市研究,并开源了仿真平台TSHub,期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
一次以兴趣驱动的探索尝试
本次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赛道同样获得二等奖的还有来自深圳大学的SZU—SmartLight、鸣神永恒两支队伍,钱朴睿、吴晓强、谢旭东等参赛队员都来自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大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书本到实验室的跨越,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面对雨天、高峰期、突发事故等赛题场景中的各种交通状况,如何通过强化学习等算法,设计有效的交通信号灯调度策略,实现智能化的调度目标,成为了队员们着力攻克的“关键点”。
“我们发现将基于规则和强化学习两者相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达到较好的效果。”为此吴晓强翻阅、参考了相关的课题论文。
“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平台,在赛题的仿真交通场景中,我们不断调整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强了编写代码等动手能力。”谢旭东谈及了自己的参赛体会。钱朴睿表示,开悟大赛的开放性极大降低了参赛的门槛,使得本科生也可以参与到强化学习的比赛之中。
走出课堂与校门,高校的学子在实操中进一步激活了创新思维。“学校开放自由的氛围非常适合我们去自主发展。”在钱朴睿眼中,这种氛围不仅体现在学术自由和思想交流上,还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支持中,大家希望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环境里,继续寻找更多的成长可能性。
“从论文到车间”解锁产业升级“超能力”
“腾讯开悟大赛创办至今已有5年。”谈到创办大赛的初衷,腾讯AI(人工智能)平台部智能计算中心总监邓民文表示,之前在决策智能行业的人才较少,所以希望通过大赛去吸引更多的人才学习决策智能的算法,提升人工智能在不同环境、不同对战场景下的应用水平。
本次大赛吸引了超过2000多支队伍、5000多名同学的报名,辐射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等18个海外国家。邓民文欣喜地看到,其中不乏像帝国理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众多海外名校的同学参加。与往届赛事相比,今年新增加了AI芯片、AI+PC、智慧交通等新赛道和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的国际赛区,涵盖的实际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邓民文表示:“国际赛区的创立,会更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地区人才高地建设和‘一带一路’高校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国内外青年才俊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港澳地区的高校团队在今年的大赛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他们展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扎实的理论知识,这与港澳地区高校的一流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邓民文观察到港澳学子在实践能力上也非常突出,能够熟练使用各种AI工具和框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邓民文看来,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材料、仿真平台、计算资源等方面较为缺乏。他希望大赛提供的计算资源、模拟环境,可以有效地赋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打造“学赛研产”开放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实现从“论文”到“车间”,从科研人才到应用人才的协同发展。
“开悟赛将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邓民文希望以大赛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新业态,以新兴科技为支点开展高质量科研、产业交流系列活动,引导更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才俊“挑大梁”“当主角”,与科创未来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