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看过来!学长们为你精心制作港澳高校“通关锦囊”

来源:市委统战部港澳处发布时间:2025-06-27

  6月25日,2025年广东高考迎来放榜热潮,不少内地学子将志愿目标锁定港澳高校。海外师资构成的全球课堂、融汇中西的全英文教学体系、接轨国际的王牌学科……港澳高校不仅是学术前沿阵地,更为学子铺就了国际舞台的跳板。

  今天,三位港澳求学“通关者”携第一手私藏攻略,为即将启程的内地学子解锁港澳校园的“多维地图”。

 01

65%以上的港校教师为海外学者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得奖者、深圳市博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智豪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就读,这两所学校同为香港顶尖研究型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悠久,九大书院提供个性化全才教育,课程设计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香港科技大学则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其中的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在全港排名第一,更注重前沿科技研发(如AI、微电子),追求国际化职业起点或创业孵化资源。

  “两所学校兼具‘软硬’件实力,优越的地理环境也为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如是说。

  潘智豪认为香港高校高度国际化的师资与学术生态将为新生开启跨文化学术、多元社交与全球视野的三重体验 。例如,65%以上的港校教师为海外学者,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得主,国际留学生也较多;全英文教学,课程与国际接轨,不少港校与全球近百个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还有面向海内外名企的更多就业机会。

  “在香港,人手一张八达通可通行全港。”他建议新生在地铁站或学校事务处办理八达通学生卡,交通可享5折优惠,还可在便利店、商铺进行消费。

  “内地学生最佳的选择还是住校,既安全又经济。”潘智豪表示,如果有租房需求,优先地铁沿线(如港大选西营盘、港中文选沙田),签订合同需缴印花税,明确维修责任。

  在学习之余,新生还可以游览尖沙咀、铜锣湾、沙田等区域,感受香港不同的人文文化与氛围,满足“一站式”娱乐体验。

 02

多样化考核培养创新性人才

  坐落于香港中心城区红磡的香港理工大学,坐拥维港景观与城市交通枢纽,红砖建筑群与尖沙咀商圈咫尺相望。

  “我曾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专业。”在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市海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云怀萱眼中,校园面积虽不是很大,但布局紧凑、设施完善,坐在图书馆就能眺望维多利亚港的帆影。校园内配备了健身房、体育馆等,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云怀萱介绍,学校课程体系由必修课与选修课构成,学生可依据兴趣选择选修课程。部分专业设有海外研学模块,通过短期集中授课拓展国际视野。

  “香港理工大学的课程注重实践,教授们会将复杂理论转化为生动案例,课前通过学校系统提前发布课件便于学生预习。”

  她表示,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部分专业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香港理工大学的考核方式多元灵活:除期中期末考试外,还包括小组演讲、个人或团队论文、课堂表现等。她认为,从不同方面进行考核,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我来说,最珍贵的成长来自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云怀萱坦言,学校课程强调深度互动,课堂讨论与小组作业是常态。校园内定期举办主题讲座及音乐会,配合各类学生社团和学会,构建起多元文化交融平台。

  针对即将入学的学子,她送上“锦囊妙招”。香港高校课程节奏快,建议提前预习课件,课后及时整理笔记,避免因语言或知识背景差异导致跟不上进度。香港课堂注重互动,教授鼓励提问,小组作业占成绩比例高(通常20%-40%),建议主动了解成员文化背景,明确分工时发挥各自专长,同时注重倾听不同观点。  

  “尊重多元文化差异,保持开放心态,是融入香港校园生活的关键。”她希望大家能收获一段难忘的求学经历。

 03

多元交汇接轨国际职场

  “我曾在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修读国际仲裁硕士课程。”澳门深圳青年协会理事长、澳门LCI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卢绮岚说,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法学院汇聚了内地、港澳、国际背景的师生,课堂讨论常涉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澳门本地法律比较,拓宽了国际视野。

  在她看来,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国际仲裁专业的课程覆盖国际商事仲裁、谈判与调解、诉讼程序等核心领域,选修课如国际投资法、知识产权法紧扣实务需求,为从事跨境争议解决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还兼顾仲裁文书写作、法律方法等专业技巧。

  教授以中英文授课,匹配不同法域文献与案例,双语教学的特色,更助力学生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

  “如果新生报考法律类专业可提前熟悉英文法律术语,关注澳门与内地法律差异。”

  她表示,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仲裁枢纽,亟需精通中葡英三语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校学子可以在这里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卢绮岚介绍,澳门科技大学宿舍距校园近且管理人性化,餐饮可选择校内食堂(人均30-50港币)或氹仔市区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