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到心头 深港青少年溯源六十载东江水

来源:市委统战部港澳处发布时间:2025-07-29


图片

  7月18日,东江水供港60周年——2025年深港青少年“思源之旅”夏令营从深圳启程,来自香港、深圳的130余名青少年在四天三晚的行程中溯源而上,途径河源,溯源东江水的源头。

  从三百山的第一捧雪浪到流入香江的甘甜清水,东江水用六百里的蜿蜒诠释着真正的源头不仅是山涧泉眼,更是六十年间无数双手的坚守无数颗心的炽热。

从流水线到心间 触摸生命动脉

  河源拥有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湖水含有多种天然矿物元素,水质优异,呈天然弱碱性,被选为香港同胞的饮用水源。我们喝的水是怎么“搬”来的? 深港青少年融入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参观了位于此的饮用水科普基地,大家跟随讲解老师一路探寻饮用水自动化工厂的秘密,观看整个生产过程,了解现代化工业生产流程和自动化技术原理。

  “从吹瓶、灌装到贴标,每小时4万瓶的生产效率展现了智能制造的魅力。”狮子会蒋翠琼中学的徐觅熙大开眼界。其中最有趣的,当属水质实验室环节,工作人员向大家演示了pH值检测实验,对比湖水、自来水、纯净水等不同水源的数据差异,教授大家健康饮水和水源保护的知识。

  “我们既震撼于全自动化生产线展现的科技力量,更深刻理解到每一滴供港东江水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严格水质守护。”来自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的罗晓晴表示,当亲眼见证pH检测、矿物质分析等精密工序时,心头涌起双重感动,这不仅展示了祖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更饱含了祖国母亲对香港无声的爱。自己定当珍惜这份血脉相连的馈赠,以青春守护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命之源。

青山白发的守望 倾听东江之魂

图片

  一路北上,营员们来到了东江水的发源地——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

图片

  放眼望去,满山苍翠犹如一片天然的绿色海洋,营员们走在漫云栈道,细品奇山秀水,享受踏云而行的快感。

图片

  东江第一瀑,百米飞瀑如银河倾泻,两侧峭壁凌空、奇树横生,不禁令人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震撼。

  “当我站在三百山的东江水源头,雾气扑面而来,心里忽然涌起一股特别的触动。”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的陈诗韵感慨地说,从小在香港喝着东江水长大,总觉得水龙头里是自然流淌的资源。直到看见这汪生命之水从山林里涌出,顺着山势汇成溪流,沿途被层层绿意守护,才懂“饮水思源”四个字的份量。原来滋养着千万香港人的水,来自这样一片纯净的天地。

图片

  活动中,主办方还特邀神秘嘉宾龚隆寿老先生亲临现场,为深港青少年分享60年来守护东江水的动人故事,“听完讲座后,我了解到为了给香港供水、护好水源,多年来当地人守护山林、坚决不搞污染开发,这份坚持让人敬佩。”陈诗韵表示,以后自己一定会好好证珍惜东江水。

图片

  “通过活动,同学们能够认识到最接近生活的水资源也不是必然的,看到上一辈人的艰辛,学会懂得珍惜现今所拥有的。”狮子会蒋翠琼中学的老师周浩然说到。

树高万丈不忘根

青少年接过时代火炬

  大家还结伴到位于安远县城南20公里外的中国最大方形客家围屋东生围打卡。“东生围被当地称之为‘九井十八厅’。”据讲解员介绍,整座围屋外墙为全砖结构,围内室外铺地全用卵石,还兼有实心炮楼,这一独特构造为围屋中仅有。

图片

  “我们站在东生围厚墙下,感到非常震撼!”在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容梓洋眼中,厚重的围屋绝不只是堡垒,更是客家人用智慧将整个宗族血脉紧紧凝聚的象征。

图片

  镂雕精细的龙凤、花鸟、花卉,瓦檐镶嵌的折技菊花纹、如意纹、卷草纹……行走其中,青少年们不由得为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所折服。“这并非单纯的空间布局,而是直观反映了客家‘崇文重教、聚族而居’的家族文化内核。”在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周雅莹看来,这些建筑细节成为了客家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

图片

  此外,在深期间,营员们还走进了“深圳科学技术馆”,这艘停泊于城市的科技飞船。“这座五层展馆藏着太多惊喜,从手机的迭代历程到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各类事物的发展脉络清晰呈现。”在一路探索中,民安队少年团的梁莹莹见识了科技的奇妙。

图片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近风靡全球的人形机器人以及外骨骼技术,这些创新领域的成功为国家科技和经济跻身国际舞台提供了助力。”

图片

  行程临近结束,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的李伯右表示,深圳作为东江水的受益者,能够保持“树高万丈不忘根,人在辉煌不忘恩”的情操,为国家科创领域作出贡献;香港同为东江水的最大受益者,将以更积极的作为去回馈国家的哺育恩情。

图片

  本次活动由深圳海外联谊会指导,香港深圳社团总会、香港侨媛会及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主办,深圳市南山海外联谊会、神州数码国际创新中心统战基地协办。

相关链接

  感恩60年的哺育,我们想对你说……

  这一工程是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的象征,见证了祖国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守护。活动既是对建设者奉献精神的致敬,更通过“饮水思源”强化了大家的家国情怀,以水为纽带深化粤港澳同胞的情感联结。以历史工程为载体,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守望相助的民族情怀,激励着当代人传承跨地域协作的集体记忆,凝聚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力量。

香港青少年军总会黄婉菁

  一场跨越甲子的守望更显珍贵。通过历史影像看到香港当年“制水”的困境,更深刻理解工程“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壮举。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今天,重温建设者的豪情,既是饮水思源的情感教育,更是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当看到新一代智能调度系统时,感受到这项民生工程从“生命水线”升级为“发展动脉”的时代传承,这正是“一国两制”下血脉相连的最佳见证。

狮子会蒋翠琼中学白云龙

  带领学生参加“思源之旅”,让他们深入了解东江水供港60年的历史,亲眼见证东江水源,意义深远。通过认识这项跨越省港的伟大工程,学生不仅能体会国家对香港的深切关爱,更学会心怀感恩,珍惜每滴来之不易的东江水。这也激励香港青年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积极投身环境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守护这珍贵的水之源。

香港青少年军总会教官黄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