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我走过你走过的路 算不算相逢”

来源: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8-19

  “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抗争史,也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奋斗史!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如今这盛世,想必正如他们所愿!”

  8月15日,“我们的故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走进深圳,邀请抗日将领和爱国人士后裔,参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抗战纪念馆和抗战遗址,深刻感悟广东人民在这场伟大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气概和爱国精神,实地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活力。

01

保护中国“文脉”

书写传奇故事

  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发生在1942年的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是其中一个惊心动魄的篇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香港,一大批在香港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陷入危险境地。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决定依托东江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组织实施营救行动。经过周密部署,茅盾、邹韬奋、叶以群、戈宝权等人在游击队护送下转移到白石龙村。

  整个行动历时十个多月,中国共产党成功将800余名进步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秘密转移出香港,被后世称为“胜利大营救”。

  2005年,深圳市在大营救时期曾充当中转站和住宿地的白石龙天主堂的基础上建设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收藏并展出有关文物和历史图片,生动还原这段历史。

  抗日名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陈铭枢将军的长孙女陈小涟表示,自己虽然对这段故事耳熟能详,但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走进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这次大营救的壮举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文化精英,蜚声海内外,对于扩大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各界人民和海外的影响、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02

漫步红色土地

喜看今日深圳

  昔日东江纵队活跃在深圳坂田、光明等区域,在山坳里、田野间与敌人斗智斗勇。

  如今,革命先辈们舍命保卫的家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贫苦的山坳里“长出”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建起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等大型公共设施,现代化、国际化的喜人面貌让抗日将领和爱国人士后裔们倍感惊喜。

  “中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让人感到很振奋。”东江纵队邬强同志之子邬波表示,此次活动很有意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为了不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殊死搏斗的精神,非常了不起。”东江纵队曾生司令员之子曾德平表示,此次走访深圳感触良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迈向欣欣向荣,在军事上、科技上都飞速发展,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