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 我们这样“走”进历史

来源: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9-02

  烽烟散作山河颂,时代青年承风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深港澳三地人士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共同追寻那段救亡图存的集体记忆。

  当深港澳三地共同掀开历史的扉页,跨越时空的共鸣,在红色足迹中激荡回响,每一处斑驳痕迹、每一段亲历回忆,都述说着战歌中的民族脊梁,跨越代际的传承故事,如今已编织成联结粤港澳大湾区的红色精神纽带。

01

聆听东纵旧事

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近日,由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联合澳门多个社团组织的“重走东江纵队的足迹之学生参访交流团”来到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的东江纵队纪念馆,80余名澳门学子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料,深入了解东江纵队这支英雄队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事迹。

  展厅内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场景、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让同学们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澳门学生代表表示:“平时在书本上读到的历史,在这里变得如此真实和震撼,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

图片

  交流团还前往深圳大鹏新区,参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大鹏新区土洋社区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始建于1912年,曾作为1943年东江纵队宣告成立的指挥中枢。

  在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副会长吴凯麟、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澳门学子通过实物展回顾东纵部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营救港澳文化人士的壮举,了解“澳门线路”营救行动中陈明亮等先辈的贡献。

图片

  澳门教业中学主任助理何军恒说:“此行让我们直观理解了澳门回归祖国前的抗战史,深刻认识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向代表团赠送特制“东纵飞盘”及历史书籍,飞盘设计融入东纵旗帜元素,以年轻化载体传递革命精神。图片

  “港青东纵行·鹏城忆峥嵘”实习团爱国教育周活动也于近日在大鹏新区启动,20余名香港青年走进东江纵队抗战故地,通过遗址探访、沉浸式研学,溯源深港同根、共御外侮的历史记忆。

图片

  “1839年,赖恩爵将军在此指挥九龙海战,打响鸦片战争第一枪。”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鹏所城,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向青年们讲述这座明清海防要塞的沧桑历史。

  香港青年黄思语触摸城墙斑驳痕迹感叹:“课本里的‘抗英名将’变鲜活,我感受到深港血脉相连的深情。”

02

追寻灯塔之光

步履丈量不朽丰碑

  在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香港深圳坂田同乡总会南坑分会组织40余名乡亲开展“重走抗战路·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图片

  纪念馆内丰富的文物展陈,沉浸式场景复原,带领大家重温了东江纵队在华南战场孤悬敌后、浴血奋战、营救文化精英与国际友人的光辉事迹。

  今年新开放的《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展览更以“文物+沉浸+数字”的立体叙事方式,生动再现了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在场乡亲。

  南坑分会会长表示:“东江纵队浴血奋战,书写了民族抗战的壮丽篇章,更树立了值得我们世代铭记的精神丰碑。今日重温这段历史,是为了表达对先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和平的珍视。”

图片

  香港深圳坪山区龙田同乡会组织80余名会员代表于近日赴贵州省,瞻仰革命圣地、重温峥嵘岁月。

  研学参观团参观了贵阳市息烽县的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这里留下了遗物、诗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亲眼看到这些锈迹斑斑的镣铐,读到先烈们在狱中写下的铿锵诗篇,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钢铁般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同乡会会员张先生的话语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03

打开记忆阀门

亲历者讲述烽火岁月

  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也迎来了一批平均年龄逾90岁的香港东江纵队老战士,他们携青年后辈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伟大革命精神。

图片

  活动伊始,龙华区举办了以“东纵精神与新时代统战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大家共同探讨东纵精神的时代意义以及深港携手弘扬红色文化的未来展望。

  “今天带年轻人来,就是要让他们亲耳听一听历史的声音。这次相聚,是深港情谊的再深化,更是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接力!”香港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吴军捷饱含深情地说道。

  老战士们纷纷打开记忆的闸门,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当年惊心动魄的营救故事和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大家把饱含敬意的鲜花轻轻交到老战士们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中。

图片

  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踮起脚尖,将鲜艳的小红旗献给他们心中的英雄,老战士们缓缓走向革命烈士雕塑,他们上前整理花篮,深深鞠躬,全场肃立默哀,历史的重托与未来的希望在静默中完成了无声的传递。

  步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时光仿佛倒流。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带着战火硝烟印记的文物,无声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

  老战士们在一幅幅展板、一件件实物前久久驻足。他们时而指着照片激动地辨认旧识,时而向讲解员追问细节,时而向身边的子孙讲述自己亲历的片段:“看,就是这条路线,当年我们就是这样护送他们过来的……”青年后辈们搀扶着长辈,神情专注地聆听。

  东江纵队的革命精神,穿越八十载硝烟,在深港两地紧密相连的血脉中,在老少携手、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里,焕发出照亮新时代的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