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炫酷” 情感走心 粤港澳共迎“高光时刻”

来源: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11-13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开幕。粤港澳三地代表人士纷纷来到现场,满怀激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当三地运动员组成联合方阵,在激昂的乐曲声中并肩步入会场时,现场顿时欢声雷动,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绘就了粤港澳同心共进、共创未来的动人图卷,为中华体育精神谱写了时代新篇。

“湾区共此时”是最难忘的瞬间

“看完开幕式,最强烈的感受是震撼与自豪。”最令香港深圳社团总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曾灯发激动的是看到国家主席亲临开幕式会场,现场的气氛瞬间沸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起身鼓掌,自己内心的激动更是难以言表。

在他看来,这体现了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视和关怀,让大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醒狮表演与VR技术的互动、AR技术呈现的龙舟竞渡场景十分惊艳。”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让曾灯发眼前一亮。此外,开幕式巧妙展现了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城市地标,这些元素展现了粤港澳三地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和共生共荣的融合之美。

他感慨地说:“本次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有助于在三地民众心中播下团结融合的种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

“我认为可以用3个词来形容开幕式,温暖、传承、开创。”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海联会副会长冼汉迪说。

温暖,源于三地同胞心手相连的深情厚谊。开幕式上,从粤剧的婉转腔调到《海阔天空》的万人合唱再到刘德华先生领唱的《中国人》,这些深深植根于三地同胞共同记忆的文化符号,引发了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

“传承,体现在对岭南文化的创新表达。”他表示,当晚节目深度融合粤剧、醒狮、龙舟、英歌等传统元素,通过AIGC、V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实现“古今对话”。

而开创,则体现为三地协同办赛,将大型赛事的筹办过程转变为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则衔接和人心相融的过程。例如公路自行车赛依托前置通关查验以及射频核验、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选手6次经过口岸时不停留的“无感通关”,此模式对未来的跨境活动或人、物流动创新有重要意义。

“最让我难忘的是粤港澳三地运动员共同入场时,现场观众自发起立欢呼的瞬间。”冼汉迪说,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金莲花广场与广东主会场同步升旗,三地同胞在同一时刻共唱国歌,这正是“湾区共此时”的最佳诠释。

在他看来,"一场三地"的承办模式,成功地将一次体育盛事转变为一堂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实践课,其价值绝不限于这十几天,它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最打动我的是工业人形机器人敲响千年前的中国古代乐器青铜句鑃,历史与未来、科技与艺术形成精彩和鸣。”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永群回忆道,主舞台的“同心圆”造型,更是对晚会主题最凝练的诠释。整场晚会以《圆梦未来》为主题,通过“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讲述的远不止是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融。

“我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更是我们自信迈向未来的共同心声。”杨永群说,开幕式谱写的是一曲和谐共进的时代乐章,传递着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同梦同圆,携手共创未来的磅礴力量,这一幕在她心中久久回荡,难以忘怀。

与国家“双向奔赴”,每一步都稳健

这一次,全运会深圳站火炬传递的跑道上,来自深圳统一战线的代表人士也加入其中。他们不仅是各行各业的“先行者”,更是体育精神的火炬手。代表人士手中熊熊燃烧的,是中华儿女拼搏奋进的体育圣火,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烈焰。

“非常荣幸能作为火炬手参与这场体育盛事,这圆了我个人的一个小梦想,也与深圳医学科学院探索未知、传递希望的使命完美契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在火炬传递活动中接力第14棒。

在奔跑中她感受到,火炬传递所代表的突破极限、追求卓越,也正是科研工作的写照——体育挑战人类体能与技能边界,科学则拓展人类认知与创造疆界。深圳医学科学院致力于生物医学创新,本质上和体育健儿一样,都在为提升人类生命质量而努力。

三年来,颜宁亲历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座城市用它的“速度、温度与力度”支持着科研工作者追逐梦想。深圳医学科学院扎根光明区,恰与“光明火炬”形成美好呼应。她正携手各界,一步步将“建设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的蓝图变为现实。

“当我手握火炬在深圳街头奔跑时,不仅感受到传递圣火的使命感,更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大湾区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风貌。”民建市委会企业委副会长、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激动地表示这份荣誉不属于个人,它属于所有在深圳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和应急救援工作者。石欣从事救援工作18年,亲眼看到社会应急力量从“各自为战”到被纳入国家应急体系,成为“辅助、补充和后备力量”,这种变化背后,正是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无论是救援队参与国际救灾,还是我作为火炬手代表志愿者群体,都在证明:个人的专业坚守与国家的进步方向一致时,就能贡献更有价值的力量。”深圳市新联会理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窦瑞刚1998年大学毕业从北京来到深圳,过去27年,见证了鹏城以敢闯敢试、开放包容、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此次深圳站火炬传递从路径设计和选手遴选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希望借这次火炬传递,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公益和有爱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大家。同时他也号召广大中老年朋友能借全运会召开之际,运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运动、健康、幸福、享老。

“手握火炬奔跑的这几百米,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刚来深圳创业时的‘第一公里’。那种感觉非常相似——既有沉甸甸的责任,更有被点燃的激情。”回首在深圳的这十年,越疆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培超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圳就是科技创业者最好的“赛场”和“孵化器”。这座城市的速度与激情、对创新的包容与鼓励,就像最专业的教练和最热情的观众,一直推动着自己向前跑。

“火炬被点燃的瞬间,心跳快得能听到‘咚咚’声,紧张和骄傲在胸腔里撞成一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马晓娜意识到这团火不是简单的仪式道具,是青春和时代的“热度”在传递。在培训会上,她认真学习正确的火炬传递姿势和礼仪,确保每一个动作都庄重而规范。同时与前面火炬手模拟流程,连微笑弧度都对着镜子练了十几遍。“就想把大学生最精神的模样亮出来。”她激动地说。

“作为一名大学生,能以志愿者代表的身份担任火炬手,这份认可让我深感所有的志愿付出都有了沉甸甸的回响。”那一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马浩宇脑海中唯有“不负信任、顺利传递”的信念,脚下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稳健。这种“国家给我平台,我为国家赋能”的双向奔赴,让他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个人的成长永远离不开国家的滋养,而国家的繁荣也需要每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