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东江水,2021年香港青年“思源之旅”圆满结束

来源:市委统战部经济处发布时间:2021-05-26

  近日,由深圳海外联谊会指导,香港深圳社团总会、香港深圳青年总会、香港侨媛会、香港南头乡亲总会联合主办的2021年香港青年“思源之旅”吸引了深圳各区50余名香港青年代表参加活动。在5月21日至23日的三天行程中,大家从深圳启程,远赴河源市、江西安远县,一路到访深圳水库、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东江沿线地标,追寻东江水的发源之地,了解被誉为“香港供水生命线”的东深供水工程,从而激发起饮水思源、筑梦家国的奋进力量和爱国情怀。

图片

  饮其流者怀其源

  50余名香港青年北上参访

  同饮一江水,粤港两地亲。5月21日,活动启动仪式当天,香港青年代表们首先来到位于罗湖区的深圳水库,这里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也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侨媛会常务副会长、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副主席,也是此次“思源之旅”的团长萧燕珍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思源活动,让香港青年朋友正确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东江水供港的历史,加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知与归属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350万香港同胞生活陷于困境。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东深工程”),引东江之水济香港同胞。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从此,香港彻底摆脱了缺水的苦难。拾阶而上,香港青年代表们走进深圳水库,远眺秀丽风景、近观涵养水源,亲身感受内地同胞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参观粤海水务展览馆的过程中,我们对祖国蓬勃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建设感到惊讶与赞叹。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自豪。”香港沙河同乡会青年代表郑踊有感而发。

  告别深圳,“思源之旅”考察团一行北上河源,来到新丰江水库移民纪念馆。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是东深工程的主力水库。为了新丰江水库建设,新丰江沿岸10.6万群众迁离了家园,这份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伟大移民精神在东深工程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互动交流话发展

  漫步古屋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福田区正加快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已落地多项便利港澳青年发展的政策,欢迎大家前来考察”……在随后举办的深港青年交流会上,来自全市各区的深圳青年代表热情发言,介绍本区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在场香港青年则踊跃发言,畅谈在深就业、创业、生活的心得体会。交朋友、话发展,轻松愉快的会话氛围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次日一早,考察团一行前往河源陂角村,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情况。香港青年们走进河源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这里建有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国际交流会议中心、院士工作站及科研成果转化试验基地。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复合型生态产业链,让前来参观的香港青年刷新了对内地新农村发展的认知。

  离开河源,香港青年们驱车前往江西省安远县,探寻中国最大方形客家围屋——东生围。建于道光年间二十二年的东生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这里巷巷相连、厅厅相通。“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型的方形围屋感到十分震撼,这里的房屋设计很巧妙。”团员们望着饱经沧桑的古屋旧堂、雕刻精巧的飞檐斗角,在感叹古时能工巧匠技艺的同时,更对当地客家文化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片

  饮水思源寻东江

  逐浪湾区开启深港合作新篇章

  5月23日,香港青年们溯源而上,到达了此次行程的终点站、东江水的发源地——三百山森林公园。“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多年来,当地政府不忘周恩来总理的殷殷嘱托,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这里也成为了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团员们还来到由深港两地爱心人士捐赠的思源亭,这里记载了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对东江母亲河的感恩之情。

  汩汩甘泉穿山来,一泓碧波润民心。三百山森林公园50多处飞瀑,形成了20多条溪流,这些溪流一路向南,源源不断地汇入东江水,送入香港千家万户。东深供水工程用56年的坚守,见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通过本次活动,知晓今时今日,香港的经济繁荣,粤港水资源供应能够这么稳定,全凭多年前的一个决定,实在来之不易。”罗湖区海归协会港澳联谊部秘书长蔡友翔感慨万分。他表示,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认识祖国和香港历史的活动当中,这样自己也可以用亲身体验来向身边的香港青年朋友介绍内地文化,推进深港两地融合发展。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与其他各区的香港青年朋友们交流中,了解到祖国对香港同胞呵护与关怀的许多故事,令我十分感动。”短短三天的“思源之旅”令团员们恋恋不舍,而活动中深港青年结下的友谊正如东江水般绵绵不绝。勇立潮头,在两地青年“后浪”的推动下,深港正开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