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导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爱国统一战线
(1992年—2002年10月)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调动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新的气势,开创了新的局面。
形成“九二共识”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岸交流的开放,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妥善处理两岸交流中出现的各种事务,台湾方面于1990年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大陆亦于1991年对应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作为大陆与台湾官方授权处理两岸事务的法人团体。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交换意见,达成“九二共识”:
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九二共识”的达成,为两会领导人会谈营造了合作互信的政治基础。1993年,两会负责人汪道涵与辜振甫实现了历史性会晤。“汪辜会谈”的成功开启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提出“八项主张”
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和平统一,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八项主张”要点是: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要促进两岸事务性商谈。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七)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希望台湾各党派以理性、前瞻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这篇讲话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展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1998年5月11日,江泽民在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上提出:“争取台湾民心,是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2000年12月,江泽民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拥护祖国统一,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我们都要同他们加强联系,广泛团结,努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