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两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会建言深港合作

来源:市委统战部港澳处发布时间:2022-03-10

  全国两会期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围绕深港合作建言献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会长邓清河建议,进一步加快推动深港共建大湾区中国特色免税城,推动罗湖、沙头角等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通过便利通关渠道、释放口岸土地资源、挖掘口岸生态旅游资源等方式,加强深港两地合作发展,形成深港免税消费分工,助力内地品牌走向国际,促进国际品牌进入内地。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林龙安建议,教育合作方面,创新深港两地合作办学方式,建立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共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医疗合作方面,探索建立“进口药械保税仓”,引进全球优秀医疗团队和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硬件,推进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推动医疗保险双向异地结算。打造深港双城经济方面,建议支持莲塘深港跨境工业区按照“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管理,探索对特定范围的原产货物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规划建设“跨境办公”楼宇,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企业在该区域开展特定业务范围的跨境经营;深港联合打造集“保税+新零售”新型购物综合体验区、“境外商品+精品国货”复合型免税城、深圳河旅游消费街区于一体的“一区一城一街”跨境消费综合体;将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议题,打造国家级深港合作重大平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动深港边境一体谋划、协同开发,并由国务院港澳办牵头,完善深港协同开发合作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黄楚标等14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集体提交了《关于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的建议》的提案,希望推动“一地两检”的构想在香港国际机场落地,旅客在“一个机场、一个客运大楼、一个大厅、排一次队、一次清关检查”。黄楚标认为,香港机场“一地两检”可以避免广州、深圳、香港三地机场出现各自发展、无序竞争局面。一方面应推动香港国际机场陆路、海路口岸逐步实施“一地两检”,加强湾区机场群彼此之间的铁路、公路、海路联系,推进跨境业务无缝融合,给旅客更多选项;另一方面,应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顺应湾区民航错位发展趋势,推进构建差异有序、共享共赢的区域民航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深圳香缤集团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许明金建议,鼓励内地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圈融合建设,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投资、参与北部都会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内地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参与北部都会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联泰集团行政总裁陈亨利建议加强深港河套统筹协调,赋予河套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要争取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深港两地在人才流动、机制衔接、资金流动以及网络数据共享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