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统”声|聚焦新质生产力 关注“出海” 侨界政协委员这些建议有干货、接地气

来源:市委统战部侨工部发布时间:2025-03-03
  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来自侨界的市政协委员聚焦热点问题、突出民生关切,积极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诤言、献良策。


优化无人机航线

保护候鸟栖息地  

  经过多年环境综合治理,深圳湾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已成为东半球国际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同时,近年来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深圳湾一带出现了多个无人机应用项目,如何协调低空经济发展与深圳湾生态保护?市政协常委、市侨联荣誉主席陈志洪带来了《关于深圳湾低空航线规划纳入环境评估与候鸟保护机制的建议》。陈志洪认为,在规划航线时应纳入环境评估及候鸟保护机制。他提出四条建议:

  一是加强前期调研与数据收集,全面勘查深圳湾的生态环境,精确掌握候鸟种类、数量、迁徙时间、飞行高度、栖息区域等信息,为航线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加强无人机航线的规划,选择在对候鸟影响较小的区域设置飞行通道,并控制航线密度和高度。

  三是建立完善生态监测系统及航线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及时对无人机航线进行调整优化。

  四是鼓励公众参与和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普及候鸟保护知识和无人机飞行相关规定,鼓励公众参与无人机航线规划和候鸟栖息地保护工作。

整合资源搭平台

护航民营中小企业出海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民营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出海拓展市场,如何护航民营中小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林宜龙带来了《关于统筹和引导深圳民营中小企业出海的建议》。林宜龙认为,民营中小企业出海面临专业团队和资源缺乏、海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困难,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强化指导与服务,他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对已出海企业和有出海需求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相应配套的企业“抱团出海”,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

  编制《深圳企业出海指南》,利用市贸促会在海外建立的经贸代表处,为出海企业提供目标市场政策法规、投资环境、风险预警等信息服务,同时设立“深圳企业海外服务中心”,帮助企业拓展合作渠道,推动资源与信息的对接。

  引导海外侨务资源与出海企业建立双向沟通与合作,助力企业稳健出海,开拓国际市场。

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打造一个全新科技园 

  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如何抢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成为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焦点。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涂尔帆带来了《关于建议深圳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再打造一个“南山科技园” 助力深圳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的提案》。涂尔帆认为,目前南山科技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现有园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较为分散。他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集群,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建设,认定一批产业定位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相关支持。

  大力引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人才,提供相应人才奖励补贴和资助,以及安居、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用人才政策解决创业难题。

  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论坛和竞赛,依托“基金+赛事”形式,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生态打造,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零部件供应链加速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