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声|来自深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领域的他们关注这些话题……

来源:南方+ 南方都市报 广州日报 深圳特区报 深圳卫视 深圳晚报 读特发布时间:2025-03-03
  2月24日上午8时,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在深圳会堂开幕,深圳两会正式开启。近500名深圳市政协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履职。一起看看来自深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领域的他们关注哪些话题……  

封昌红:“设计之都”应该有什么样的形象标识及城市IP?

  在大会发言环节,特别邀请人士、深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执行会长、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封昌红表示,深圳设计虽成绩斐然,但在产业变革当下,仍需以“新”为起点,以“质”为路径,内外兼修、双向发力。

图片

  封昌红表示,深圳自2008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以来,设计深度融入塑造城市的产业格局、时尚消费潮流、文化发展与民众生活等多个维度。

  目前深圳拥有31000家设计企业和机构,其中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时尚设计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15万名工业设计师每年创造百亿产值,带动附加值超万亿,连续13年获得德国红点、iF设计大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首批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助力深圳成为“中国工业第一城”。

  然而在产业变革的当下,深圳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封昌红提出,以“新”为起点,以“质”为路径。

  一是筑生态,实施人工智能设计“五个一工程”。构建人工智能设计“一平台、一基地、一大赛、一工坊、一基金”体系,探索多模态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万品,打造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设计高地。

  二是添活力,构建国际设计人才蓄水池,与国际知名设计院校、大师工作室建立合作,联合世界设计组织举办国际设计师交流活动,建立国际设计人才数据库。

  三是增动力,加大对“链主”的培育。发挥前海和河套的国家平台优势,凝聚粤港澳大湾区创意设计资源,鼓励设计龙头企业开展趋势研究并参与城市设计、产业设计、生态设计,推动深圳设计出圈出海,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四是强筋骨,设计赋能千行百业万品构筑“新优势”。与“20+8”产业集群深度融合,让工业设计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深圳特色。

  此外,封昌红还建议,加快设计具有国际范儿的深圳形象标识(LOGO)及城市IP,提高城市营销辨识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先进制造巧妙结合,将设计美学与媒体传播融合,以文化赋能产品创新,为新时代深圳故事、深圳文化、深圳精神的传播赋能,让“深圳设计”成为城市营销名片,让世界看见深圳、体验深圳、爱上深圳。

王国彬:支持平台经济加大AI应用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新联会副会长、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带着《关于推动平台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建议》《关于支持人工智能(AI)产业应用,推动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两份提案参会。

图片

  围绕平台经济的发展升级,王国彬表示,平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新价值未能很好凸显,AI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用,平台经济发挥促进创业就业潜能受阻,相关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他认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是支持平台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而AI为两者深度融合提供契机,所以要支持平台经济加大AI开发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他建议,平台经济具备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创业指导资源,可与政府优势互补,共同搭建创新创业载体,盘活存量资产,提升社会就业水平,同时,需建立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机制,并支持平台经济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

  围绕此次深圳两会期间大热的AI话题,王国彬表示:“深圳之强,在于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当AI之风席卷而来,深圳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优势。”

  打开AI之门的“密钥”是什么?

  王国彬建议:一是要加强应用场景挖掘与示范推广,由政府、协会、机构、企业协同,加大对“AI+产业应用”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计划,并搭建跨行业AI应用场景交流平台。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快推进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鼓励更多企业开展AI产业应用。

  四是搭建市级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制定数据共享相关法规和标准,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前提下,促进数据合法合规共享。

王国彬表示,无论是平台经济促进产业升级,还是人工智能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在于创新突破,而这正是深圳的强项。

杨高宇:建立深圳的工业博物馆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新联会副会长、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中天德象税务师事务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高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他重点关注打造工业旅游示范项目这一话题。

图片

  杨高宇表示,深圳市制造业科创特色鲜明,高新技术明珠璀璨,工业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且已形成极具自身特色的工业遗产文化,具备开发工业旅游的巨大价值的同时,也急需有关部门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综合保护与适当开发。

  “我始终相信深圳的工业需要有所记忆,这种记忆应该用什么方式表现呢?我希望深圳能有一个专业的工业博物馆。”他说,有了工业博物馆,不论是文化、旅游,还是商业经济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他在提案中指出,将工业旅游路线融入文旅发展当中,不仅展示了深圳市工业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深圳市工业文化和发展成就的机会,并带动本地文旅产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目前共推出有至少十条工业旅游精品路线,参与工业旅游路线制定的知名企业大致有华为、腾讯、依波表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但此类工业旅游路线仍有较大的深度挖掘空间。

  在横向方面,更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可考虑纳入工业旅游路线的设计范围之内,如大疆、华大基因、中兴通讯、比亚迪、顺丰、TCL、大族激光等。

  在纵向方面,与有进一步参与开发工业旅游路线的企业共同设计更有深度的科技、工业展现方式,提供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加深游客的参与度。

  他还表示,未来利用工业园区和工业博物馆进行的工业研学也是方兴未艾的新兴文化旅游产业。

谢书荣:建议加快建设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新联会副会长、茶创国际文化投资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书荣准备了关于建设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的提案。

  谢书荣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退役军人服务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迫切需要优化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有效解决退役军人关心关注的问题。

  对此,谢书荣提出建议加快建设深圳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

  第一,加大支持力度,建议科创、工信、国资、机关事务以及市直国企等部门为市级退役军人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第二,完善创业配套条件,建议由政府主导建设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提供交通便利、便于中小微企业入驻的政府物业,为基地建设提供空间保障,给予入驻企业前两年免租、后期场租折扣优待。

  第三,提供综合服务,建议市级孵化基地通过招标引入专业机构运营,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创业平台涵盖政策研究、企业管理、创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和创业交流等公益性服务。  

夏俊:AI赋能打造“超级中医医师” 

  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新联会副会长、深圳市电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俊带来了有关“超级中医医师”的提案。

  夏俊表示,依托于中医药大模型,如今不少传感器企业对脉搏测量极为精准,能借此知晓身体潜在疾病对人进行调理,这些企业对患者面部、舌苔的识别技术也很出色。“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如今人工智能通用模型已出现,接下来就是围绕各行各业开展实际应用,传统中医药行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是一个具有百万亿级潜力的巨大市场。”

  深圳将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夏俊为这一吸引青年人才的举措叫好。

  他说,为青年学子来深圳找工作提供15天免费住宿,能让学生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充分选择就业岗位。这一政策将有效吸引全国各地众多青年学子来深,为深圳迎来更多“创新的种子”。

  在采访中,夏俊还点赞了深圳更大力度推动场景开放、更大力度健全创新生态的两项举措。“发布会上提出2025年再开放100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这是‘大手笔’。”

  在夏俊看来,做应用是深圳的强项。“经过这么多年的基础研究投入,深圳近几年还会有很多产业化的成果陆续迸发出来。”

汪小兰: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新联会理事、深圳市宝安区文化体育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汪小兰带来了关于专持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以及 AI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举措。"汪小兰表示。

  “像 DeepSeek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具备自然语言理解、知识推理、文本生成等多种能力,能够在客户服务、市场分析、智能决策等众多业务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她认为,目前深圳大部分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应用仅停留在基础办公层面,对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汪小兰建议,政府应设立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设备购置补贴,同时牵头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她还建议引导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小微企业,了解不同行业业务特点和需求,为企业定制基于DeepSeek的推理型大语言模型,建立行业标准接口和通用模板,降低技术集成难度和成本。

刘艳美:从深圳走向世界的中药瑰宝

  中科健康产业集团深圳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新联会理事刘艳美(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作为市民代表列席)走进“两会”,畅谈大健康产业的“健康未来”。

  刘艳美认为,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应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在人才创新上,应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在产业化发展上,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中药现代化保健食品的独特价值。

  在国际化发展上,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药现代化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于雅娜:一座城如何让“不可能”成为“奇迹”?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市新联会理事于雅娜(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作为市民代表列席)表示,作为科技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秉持深圳的“创新”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图片

  作为市民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雅娜说:作为一名“新深圳人”和科技企业的从业者,此次参会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深圳的创新基因,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还有对制度创新的勇气。

  “有人曾问我:深圳的吸引力会一直持续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深圳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破局前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者一起向新、向上、向未来。我期待与更多‘新深圳人’并肩,在这片沃土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国科技的传奇。在这里,每一份创新都能被珍视,每一个‘不可能’都有机会成为‘奇迹’。”于雅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