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山海美城,携手迈步向前!看港人在盐田书写“双城故事”,共话家国情怀

来源:盐田区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08-09
  

图片

▲七一前夕,金记香港茶餐厅已挂满国旗。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在这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身为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副会长的李馨特意在茶餐厅挂满国旗,“就像过年挂灯笼一样,我是一个香港人、中国人,这就是我的情怀!”

  盐田与香港

  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惬意舒适的生活气息

  繁华热闹的商贸街市

  一如香港街市地道而热闹的风味

  这让不少港人选择扎根盐田

  在盐田这片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热土

  一个个港人书写着他们的动人故事

  

李馨:镌刻盐田人心中的味觉记忆

图片

  港籍居民李馨,在盐田生活30年,追忆起那些光辉岁月,解放军第一批驻港部队从沙头角口岸进入香港的神圣时刻她仍历历在目。她激动地说:“就算过去了25年,我也始终难忘,那天解放军一车一车地从口岸进去的场景。”1992年,李馨定居盐田,后来因要协助父母打理在香港开的公司,开启往返深港两地的双城生活。1996年,李馨与丈夫将一家香港茶餐厅的分店开在了沙头角,这家名为金记香港茶餐厅的餐馆也成为一代盐田人的味觉回忆。


  图片


  ▲李馨在盐田游玩。

  尽管当年盐田的发展并不如香港或其他大城市,但依山傍海的盐田一眼就征服了李馨的心,让她在这一住就是30年。“我真庆幸当初的决定,现在的盐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国际化,同时依旧保持着小而精、秀而美的城区面貌,这是不管在哪里都感受不到的宜居氛围!”

  碧海蓝天、且与香港隔海相望的盐田征服了30年前的李馨,而现在的李馨更为盐田的营商环境点赞。“因为我是香港人,在内地开办企业需要准备很多手续。近年来,营商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比如启用了把职能单位都集中到一起的行政服务大厅,让我们跑一次就能办完所有程序,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能力。”李馨说。

  作为茶餐厅经营者的李馨还特别提到了深圳首个智慧农贸平台小程序“盐田智慧菜篮子”:“全区的农贸市场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有什么菜、多少钱,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一键配送,不管是对居民还是我们茶餐厅下午补货,都提供很大的便利。”

  

吴国桓:乐享海边散步的美好生活

图片

  出生于1990年的吴国桓,如今已经在盐田安家立业,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盐田和香港的文化相近,能让香港人调整走出舒适圈,吸收和适应更多的商业模式,更好融入内地市场发展。”在盐香港青年吴国桓说,去年在盐田成立一家初创公司,希望后续能够为更多的来盐香港青年提供便捷的服务。80年代,吴国桓的祖父和父辈便在深圳设厂创业,他从小深受家庭的影响。“我们与内地骨肉相连、休戚与共,相信祖国会发展好,也一定会发展好。”当初爷爷的话犹在耳畔,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在他看来,盐田有很大的潜力,衣食住行便利,拥有梧桐山海滨栈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到了生活与自然完美的融合。他很欣慰空暇之余,能带着自己1岁多的女儿到海滨栈道散步吹风。这种美好惬意的生活场景在盐田真实上演着。


  图片


  ▲吴国桓带着女儿海边惬意散步。

   满眼爱意手牵着女儿在海滨栈道的他,仿佛看到了25年前香港回归时的自己。当时7岁的他,很开心和奶奶一起出门参加庆祝的晚会。作为香港新创见创会副会长,他致力于让香港青年能够全面客观了解祖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通过认清事实本质,才能做出客观正确的选择。”这是吴国桓一直坚信的理念。未来,他相信能够携手更多的香港青年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曾梓浩:谱写“宝二代”逐梦记

图片

  出生于1992年的青年曾梓浩,在盐田谱写“宝二代”逐梦记。“2015年,刚从英国回到盐田发现找不到喝咖啡的地方,当时坐着308路公交去水贝又长又堵。”曾梓浩颇为感慨地说,“现在都可以喝咖啡坐地铁去水贝。”短短几年间,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他见证着盐田一路持续发展。他笃定盐田一定会越来越好,将会成为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由于早前父亲来到盐田创建了香港东方珠宝集团有限公司,他从小对珠宝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和盐田有了不解之缘。“从小周末来盐田,和盐田有很深的感情,现在朋友亲人也有在盐田居住。”他回想着。作为“宝二代”,目前,他选择在珠宝行业融入电商的创业方向。如今,盐田深入推进实施“产业兴盐”“创新驱动”等战略,科技的创新发展将珠宝行业也列入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盐田珠宝商多以生产为主,他认为,要紧跟时代发展方向,相信电商的融入能大大提升零售业务。


  图片


  ▲曾梓浩参加深港青年交流活动。

  英国留学归来后,他也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组织深港青年开展交流活动,累计覆盖深港澳青少年近两万人次。而今,“香港盐田青年总会”基本筹建完成,吸引了珠宝、五金和物流等各行业60多名香港青年加入,未来将为更多的来盐港人搭建起沟通桥梁。

  

沙伟杰:解锁在盐田的生活密码


   出生于1989年的沙伟杰,3年前来到盐田,也在盐田解锁着生活密码。昔日,他在香港百老汇从事电器销售。如今,在盐田负责检查商户客户的健康码及行程码和佩戴口罩等防疫工作。得空时,他也积极前往核酸采样点做义工,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一起守护盐田这座城。


  图片


  ▲沙伟杰积极协助采样点工作。

  小时候和父母经常来盐田,沙伟杰记忆犹新。“小时候觉得这边很荒芜,设施比较简陋,现代化城市化不明显,但现在盐田发展日新月异。”沙伟杰坦言,“看到内地发展速度很快,有机会的话想让香港青年看到这一点,让他们回来试一下。”盐田山海连城,气温适宜,旅游资源丰富,他平时也呼唤香港同学来拜访游玩。“以前坐飞机、火车、高铁都需要亲自前去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但2018年之后,铁路部门优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网上注册核验流程,就可以实现网上购票了,很方便。”沙伟杰细数着多年来的生活点滴变化。

  在沙伟杰眼中,盐田人很淳朴、善良。“日常生活上的很多难题,他们都会热情帮助我,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他深有感触道。记得,有一次他到街上租共享单车,正在头疼操作方法。结果一旁经过的路人就停下来,打开App、扫码、认证、付款……一步一步详细、细心又耐心地解说指导。

  备受盐田人热情的感染,沙伟杰也多次热心联络组织盐田街道居盐港人开展联谊会等活动,前往前海石公园,重走先烈之路,感受着祖国建设与发展的历程。“这些活动都是自发的,觉得很有意义,并且自己在内地时间较长,如果有其他香港朋友、同事有兴趣,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

  

宋阿姨:在盐田续写双城故事


  出生于1971年的宋阿姨,在盐田续写双城故事。她于1995年来到盐田沙头角,1999年结婚便随迁香港。“1997年看电视巡游,香港大街小巷都挂着国旗、区旗一片红。市民们也高兴,每个人都在笑。”宋阿姨说,“我感觉特别激动,我们中国就是给人很大的安全感。”

  “以前是两边住,上班就在香港住宿,有空就回盐田的家住。”她说,“以前就靠两趟招手停的大巴和中巴来往,现在有地铁过来很方便。”记得最初,只有一趟358的公共汽车。她回忆,当时家后面还是红的泥土山还没改造完。“现在,企业、产业园、大公司纷纷都落户盐田,尤其地铁八号线开通后更方便,感觉一切都挺好的。”宋阿姨说。


  图片


  ▲宋阿姨在大梅沙8号仓。

   如今,她回到盐田居住,被邻里互助相帮的浓厚氛围深深感染。“隔壁住着一位阿姨对我们很好,她喜欢跳广场舞,人也很开朗。做好吃的也会叫我们,邻里氛围特别好。”

  在海鲜街喝早茶,走海滨栈道吹海风,到大梅沙踏浪戏水,成为她的日常生活。“现在经常从海鲜街一路走去大小梅沙,看着风景整个人都舒服不少。”宋阿姨望着蓝天碧海常作客的盐田,回忆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奋斗光景。  


25年前,香港回归祖国时

许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烟花璀璨,一个崭新的时代

也在那一刻正式开启

而今,深港间的来往

已奔向更广阔的粤港澳大湾区天地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

相信深港两地的合作一定会更加密切

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