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实施“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

来源:南方+发布时间:2022-08-25
  

  创新亮点

  “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以推进深港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主旨,内容包括组织深港两地少年“一对一”结对,支持香港青年来深实习、就业,协助香港青年来深创新创业三大板块。该计划在2021-2025年,每年组织10000名深港少年“一对一”结对携手同学,支持香港青少年来深开展携手同业、携手同创行动,推动深港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机制化,以更优服务助力香港青少年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重大历史机遇,增强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深港两地首批245家机构和536家姊妹学校第一时间加入计划,并在教育、文体、创新创业等各领域形成了“遍地开花”之势。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时间的巨笔,总是在沧桑巨变中写就传奇。历史的感悟,往往在深情回望时更加真切。

  深港两地一衣带水,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优势互补。回望历史,深港两地手牵手、肩并肩,谱写了一河两岸双城联动的精彩发展篇章。展望未来,伴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深港两地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筑梦大湾区,同心向未来。2021年9月30日,由深圳海外联谊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共同发起的“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以下简称“手牵手”计划)在深港两地15个会场同步启动。这一计划将通过携手同学、携手同业、携手同创三大行动,凝聚起深港青少年携手同心共担时代重任、共创湾区辉煌、共享祖国荣光的高度共识和磅礴力量。

  图片

  

  “三圈”发展

  助推湾区青年共生共融

    

   深圳有113个居港乡亲社团、77个内地港人联谊组织,独一无二的人缘地缘优势成为深港交融的“助推器”。

   在这一基础上,“手牵手”计划通过发动社团会员的子女深度参与“一对一”结对,以乡情为纽带,提升活动广度深度温度。组织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深港少年“一对一”携手同学、共同成长,为深港青少年携手在粤港澳大湾区扎根、成长、成才提供新机遇、搭建新舞台。

   为更好促进深港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机制化,“手牵手”计划还面向深港青少年打造学业圈、就业圈、创业圈等,推动深港青少年全方位携手共同成长。

    

  在学业圈方面,“手牵手”计划依托536家深港姊妹学校,开展深港少年“携手同学”行动,组织“一对一”结对的深港少年,每年共同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同上一堂爱国主义课、共度一个传统节日、体验一次乡情民俗、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合叙一次成长感悟,让两地学生扩大共同学业圈,并肩健康成长,形成共同的思想认知、文化记忆和乡亲情怀,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图片

  在就业圈领域,“手牵手”计划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战略优势和深港40多年合作积累的综合优势,开展深港青年“携手同业”行动,其中包括:深入实施“同心撑青年”计划,发动不少于100家在深企业,每年为港澳学生提供300-500个实习和就业岗位;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若干措施》,为符合条件的香港青年提供实习、见习、就业补贴,提供住宿、交通、生活等便利。此外,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对接香港特区政府“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主动服务来深就业香港青年。截至目前,已有689名香港毕业生顺利入职,占参与计划总人数六成以上。

  在创业圈方面,“手牵手”计划在前期建设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深港青年“携手同创”行动。从高质量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服务体系三方面着手,建立全市各区青创基地携手共建的机制,支持香港青年来深创新创业,为深度交融创造条件;同时,促成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福田区引导基金等发起设立的规模为5亿元的国宏嘉信天使基金与各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港澳青年来深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特色主题活动

  引领湾区时尚风潮

    

   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港澳青少年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暨携手同学行动成果展”;团市委举办“悦青春 龙团赛”深港澳青年篮球赛;市妇联组织跨境学童家庭开展“深港融合 家好月圆——中秋团圆嘉年华”.....

  一直以来,针对深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工作中各方联动、密切配合的需求,“手牵手”计划以“1+8+11+N”多主体参与模式,采用“社团发起、政府支持、多方参与”的方式,发挥“大统战”优势,激活体制内外活力。

  据了解,“手牵手”计划首期参与的机构涵盖深港中小学、爱国爱港社团、双创基地、内地港人联谊组织和跨境学童服务中心,还有冰球俱乐部等民间文化体育机构,在香港和内地营造了强大声势。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会长邓清河等各界人士纷纷通过媒体正面回应,期盼深港青少年通过该计划携手成长、同心圆梦。

  在文化共融之外,深圳市委统战部再度推陈出新,联合龙岗区委区政府,以“碳中和”主题引领粤港澳青少年开展深层次交流。一方面把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一国两制”实施50周年的美好愿景结合起来,强化粤港澳青少年“未来主人翁”的情怀与使命感。另一方面,“碳中和”理念可以落实到学习、生活方方面面,起到共情共鸣的交融效果。

  此类系列活动将“碳中和”理念与美育、体育、德育有机组合,策划了零碳未来湾区行、湾区少年“画”中和、湾区少年看世界三个板块,实施“共绘美丽大湾区”“绿色家庭共友好”“低碳校园试点”等十大行动,通过绘画评比、专家授课、结对交流、文体活动等不同形式,让三地青少年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图片

  从前期试行到正式启动、深入实施,“迈向碳中和 湾区少年行”系列主题活动已在深港澳三地开展科普宣传、绘画作品创作、绿色骑行、专家讲堂等36场,累计近9000人次参与。2021年5月,系列活动中的“大湾区孩子们心目中的碳中和世界”活动被国家文体旅游部纳入2022年全国11个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培育项目之一。

  

  多措并举助力港澳青年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南头古城承载着深港澳共同的历史文化之源。8月16日晚,由深圳市委统战部精心筹备的“国情深睇验”港澳青少年深圳国情研学精品路线(简称“5S国情研学路线”)在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南头古城发布。

   此次发布的“5S国情研学路线”5大主题共12条路线,由遍布深圳各区的160个体验点串起,如南头古城、供港蔬菜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坂田手造文化街、坝光红树林湿地、大浪时尚小镇等。

  “此次国情研学精品线路的发布,为加深港澳青少年的交流以及促进港澳青少年了解国情,提供了新路径。”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萌表示,该路线将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少年深度观察和了解深圳经济、文化发展和变化。

图片

  深圳一直以来始终致力于加速港澳青年融入城市发展,努力为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各种条件。

  2021年9月,深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些举措立足“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涵盖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尽己所能实现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

  《若干措施》发布以来,深圳各区各部门已经至少制定了99项配套措施。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的配套政策让港澳同胞有很强的获得感,不少深港澳居民也真切感受到了“来了就是深圳人”。

  随着《若干措施》的深入实施,深港携手创新创业氛围愈发浓厚。截至目前,深圳海外联谊会已在各区高质量打造了14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成功孵化了401个港澳青年创业项目。

  除了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深圳企业也纷纷向港澳青年伸出橄榄枝。例如,腾讯在2019年起就启动“港澳英才计划”,目前已持续开展三届,吸引众多港澳青年参与腾讯实习实践,推动港澳优秀青年人才走进、融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一系列的支持举措对港澳青年产生了强大吸引力。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千名香港青年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工作,其中来到深圳有689名,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