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里是家乡》第二季 | 用文明温暖深圳

来源: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11-08
  陈观玉 归国华侨、深圳市文明市民

“我在深圳做义工30多年了,我还要继续为这座文明城市作贡献。”

  刘美玉 民盟宝安一支部副主委、深圳市五星级义工

“我会用爱心、责任心和专业心做好自己,用心、用爱播撒文明的种子。”

  “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在深圳,“新市民培训”是来深市民文明素养“第一课”,各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铺开,让座、排队、礼让斑马线、拉链式通行等文明行为已经成为深圳人的文明习惯……

  刘美玉是深圳市宝安区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幼儿园注重通过课程和活动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做一个文明的小使者。刘美玉认为深圳是一座非常有爱的城市,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能力。

  城市的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陈观玉,1995年申请成为深圳义工,义工号“530”。2017年10月,陈观玉牵头在深圳市义工联注册了“深圳市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几十年来,陈观玉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陈妈妈”。陈观玉曾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学雷锋标兵”、深圳市“文明市民”等诸多殊荣。“深圳以前不怎么讲究,现在不同了,全部都改变了,新气象新面貌,文明之花遍地开。”

 除了是幼教工作者,刘美玉还有个重要的身份就是深圳义工,自2008年6月加入深圳义工组织以来,她的服务时间近700小时,并于2012年5月荣获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在关爱儿童和老年人方面获得了许多成果:比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身边越来越多的公园社区都配备了儿童设施;幼儿园开始配备融合教师,能够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更早地适应群体生活。对于长者这一块,每个社区也都在建设与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包括像AED,在每个社区、每个学校,还有场馆或者重要的场所都会配备。”
  整洁舒适的道路街头、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便捷有序的设施服务、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高效温暖的城市治理......处处彰显着深圳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文明不仅要传播,更要传承

  刘美玉在女儿满10周岁的时候就给她申请了义工号,她认为作为一个深圳人应该力所能及地去服务社会,去传播这种爱和文明。

  陈观玉认为:“文明就是‘好好说话、好好做事,你帮我,我帮你’,让我们身边这些好的风气、好的思想,这些雷锋的种子生根发芽。”

  无论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刘美玉,还是82岁高龄依然活跃在义工岗位的陈观玉,他们只是深圳文明之城的一个小小的符号,他们的孩子、更多人的孩子,学着他们的样子,参与进这场文明的接力中,让文明之花开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