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莉:我来深圳30年了,我是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园长,是千园之城的千名园长之一,环境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人与湿地生生不息。
人们为什么沉醉?街区公园里沉醉着各家各户遛娃遛宠的欢愉,运动公园里沉醉着运动达人跑步健身的畅快,生态公园里沉醉着崇尚自然者赏花观鸟的怡然,海滨公园里沉醉着青春派对露营欢聚的浪漫
孙莉莉,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园长,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 今年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孙莉莉代表红树林基金会作为大会观察员机构参会,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全球行动中 深圳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9年 深圳湾红树林修复项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列入为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2022年11月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获得了全球首批《湿地公约》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2023年2月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孙莉莉介绍:“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就推出了生态红线,深圳50%的陆地面积被纳入了生态红线,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中,深圳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绿地最多的城市。深圳除了利用自然禀赋建了1200多个公园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精致小微湿地和花园,叫社区花园,现在已经建了3000多个。” 深圳是一座花园里的城市,温暖湿润的气候、丰富的山海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饶的生态空间。 截至2023年5月,深圳记录野生维管植物2173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651种。深圳目前拥有10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22家自然学校、27家自然教育中心。 深圳自然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是中国内地最早由政府推动自然教育的城市。据孙莉莉讲述,每年大概有130多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会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接受自然教育,每年公园的客流量大概有400多万人次,其中有1万多是孩子在这里接受自然教育。包括带孩子的阿姨,也非常愿意在小公园里开展活动,带着孩子在这认花认鸟。 深圳公园每年都会开展 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 丰富市民生活 莲花山公园每年开展深圳公园文化季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自然游戏、自然讲座、自然书屋,活动精彩纷呈。 仙湖植物园的花展和森林音乐会更是一年一度的全城盛事。今年的花展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80个参展机构和个人参展。 梧桐山森林公园举办深圳简单生活节,人们在天然的氧吧里,欢聚在一起,回到生活的原点,感受山海相间的自然生态。 深圳湾公园的露营文化周相约看日出、听音乐会、学摄影、学花艺、做运动,好不惬意。 香蜜公园每年举办的集体自然婚礼,把玫瑰花香与爱情的浪漫洒满整个城市。 孙莉莉:“每个深圳孩子将来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去外地就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把深圳美丽的自然环境当成他们的美丽乡愁,想起深圳就一定会想起这1200多个公园。” 深圳经济特区从成立之初仅有两个公园,到如今的1260个公园。深圳城市绿色资源价值充分释放成为更美丽、更具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孙莉莉每年都会接待许多来深圳参观交流的行业人士,他们特别想学习的是,深圳这样一座经济高度发达、超过2000万人口的城市,是怎么让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 孙莉莉的回答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山海连城,蓝绿交织,人与自然相爱共生这是深圳这座“千园之城”展开在我们面前的美丽生态画卷。 《深圳·这里是家乡》 第二季创作背景 2023年,《深圳·这里是家乡》第二季将通过深圳科技之都、创新之都、时尚之都、设计之都、慈善之都、阅读之城、千园之城、体育之城、文明之城、海洋之城等城市定位,以点带面,以个体反映群像,更加深度地诠释深圳的根文化和家文化,凸显深圳的城市美和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