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任重
农工党深圳市委会常委 深圳市光明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我叫胡任重,来深圳29年,一直在公益的路上不停地传递爱心。” 胡任重,1994年来到深圳打拼,因为小时候接受过邻里街坊的救济与帮助,所以长大后的他在助人之路上从未停过。30年如一日地投入公益事业,让他获得了“深圳市爱心人物”“广东省助人为乐好人”等称号。 在他十几年的公益路上,胡任重体会最深的是:“深圳的志愿者特别多,爱心人士也特别多,只要有一个牵头人,大家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创下“组建内地首支志愿者队伍”“设立内地首个法人志愿者组织——深圳市义工联”“在全国第一个系统化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等多项第一。 在光明街道办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胡任重介绍:“我们有个残疾人的庇护工厂,让残疾人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粘纸盒、扭电线,我们组建了残疾人电子乐队、皮影队、射箭队,还有残疾人手工坊、烘焙室、电脑训练室以及我们的农家庄园等等,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做康复训练,还能给他们带来一些经济收入。” 深圳慈善事业始终与特区发展建设休戚与共、紧密相连,始终发挥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实现了慈善领域的多项全国率先,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独特的“深圳智慧”。 1997年,深圳出台国内首部特区慈善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2004年成立的深圳市慈善会作为深圳捐赠主渠道,积极担当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居全国城市慈善会系统之首;2010年登记成立国内首个民间公募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2012年创设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的慈善行业盛会“中国慈展会”;创新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打造国家级开放性公益创投平台;2015年,中国首家国际化公益教育专业机构——国际公益学院落户深圳。在这些创新举措的支持下,深圳慈善事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全国慈善发展破题探路,充分发挥了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作用。 胡任重说他各种医疗行业群里面有很多专家,只要一说去义诊,大家很多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这么多年他和他身边的人一直在做一些公益活动。 今年9月深圳如期举行了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本届慈展会吸引了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海外5800多个机构、项目和产品参展,机构和项目数量创历年新高。超28万人次线上线下参观、参会,达成意向对接资源逾79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数个像胡任重这样的“深圳人”多年来的热情付出与爱心奉献。正是这些可爱的深圳人,共同绘就了深圳“慈善之都”的美好画卷。 《深圳·这里是家乡》 第二季创作背景 2022年,《深圳·这里是家乡》系列短视频通过深圳统一战线各领域人士自述亲身经历,着力打造深圳的“家”文化,推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观念深化为“深圳·这里是家乡”的认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3年,《深圳·这里是家乡》第二季将通过深圳科技之都、创新之都、时尚之都、设计之都、慈善之都、阅读之城、千园之城、体育之城、文明之城、海洋之城等城市定位,以点带面,以个体反映群像,更加深度地诠释深圳的根文化和家文化,凸显深圳的城市美和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