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仲文 深圳中华职教社智库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院长
“我叫俞仲文,1984年6月从上海同济大学来到深圳,近40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深圳把求异、求变、求新、求突破、求发展,作为深圳的创新之魂,融化在我们这一代特区人的血液里,刻入在我们的骨髓里。” 戴婕 香港青年 ,深圳市龙华区港商联谊会副秘书长 “我是戴婕,在深圳创业三年,并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在创新之都创业我充满信心。”
深圳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加快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孕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都”。
俞仲文,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创校校长,历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教育界杰出代表入围深圳改革开放30年南山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
俞仲文认为,创新是深圳融化在血液里、渗入到骨髓里的城市基因。
深圳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从1980年开始一直贯穿着创新、创新、再创新。特区人每一滴血都不安分,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怎样求异、求变、求新、求突破、求发展。
深圳被誉为全球创新人才的“理想之城”,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一直以来,深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了大量科学家和企业家来深圳发展和创业。俞仲文认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只有培养创新的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出各种创新的人才,才有后面各个产业的创新。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将大学教育与企业实践、市场应用、产业应用紧密结合,培养更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我们当时提出来,教授手上要有油,要会动手,既能在办公室里搞设计,又能下到基层,下到车间,挽起袖子开车床,我们的教师和其他学校不同的地方,就是具有强烈的行业气质。我们当时就提出在校内要建立工业训练中心,这也是我们在国内的首创。”
俞仲文感慨:“我们这批人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怎么去‘杀出一条血路’,进而再建设一条幸福路、创新路,要看年轻人。”
戴婕,香港出生长大,在美国留学工作7年后于2019年回国。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浪潮,2021年,戴婕与合伙人来到深圳并入驻了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顺利开启了创业生涯。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是一个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平台,运营两年多以来,吸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8个城市超200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参观考察,现有入驻企业(团队)38家,累计申请知识产权87项。
戴婕在深圳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适应,感受到深圳对于所有人的包容度是非常强的,而且深圳也被誉为是中国的‘硅谷’,在这里创业有很多优势,比如说这里的人才特别多,我们做人才招聘的时候也比较简单一点,我们招聘港澳青年也比较方便。”
戴婕与团队主要从事于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相关的产品,一些比较传统的行业可能刚开始比较难接受这种新的高科技,但是大部分深圳企业对于这种新事物的接受度还是很大的,这也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深圳浓厚的创新氛围。
深圳,创新无处不在。深圳的创业者和奋斗者,谈深圳无不谈其刻在骨子的创新精神,谈深圳无不谈其带给深圳人的美好与活力。
《深圳·这里是家乡》第二季创作背景
2022年,《深圳·这里是家乡》系列短视频通过深圳统一战线各领域人士自述亲身经历,着力打造深圳的“家”文化,推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观念深化为“深圳·这里是家乡”的认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3年,《深圳·这里是家乡》第二季将通过深圳科技之都、创新之都、时尚之都、设计之都、慈善之都、阅读之城、千园之城、体育之城、文明之城、海洋之城等城市定位,以点带面,以个体反映群像,更加深度地诠释深圳的根文化和家文化,凸显深圳的城市美和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