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赛龙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蕴含着敢立潮头、永不言败、奋勇向前的龙舟精神。
近日,作为宝安区纪念新安县建县4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在茅洲河举办,龙舟竞渡与这一河碧水共同释放出深圳“力争上游”的城市活力。
龙舟竞渡
悠悠茅洲河见证深港450年历史
《新安县志》记载:“茅洲河,在县西四十里,发源大头岗、凤凰岩诸处,至新桥之北十里许合流,经茅洲墟,入合澜海。”
《新安县志》还指明,在沙井茅洲村侧茅洲河旁,有一明清时期的古渡口——茅洲渡,由此乘船可抵东莞及省城广州等地。茅洲河上赛龙舟,承载了满满的乡愁。
比赛现场,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江门、东莞、中山、肇庆的24支参赛队伍在锣鼓声中逐浪竞速,划行于碧波荡漾的宝安区燕罗街道茅洲河段,找寻新安县最古老的记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流淌的河流,那是故乡门前的河。”
宝安区委统战部特地邀请香港宝安燕罗同乡会的乡亲们观看龙舟赛,大家纷纷为家乡参赛队伍奋力打call。
“茅洲河见证了新安县建县450年的发展,哺育着沿岸的子子孙孙。大家不论走到哪里,都将自己与这条河流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如今,看见茅洲河清流鱼欢、船只游弋、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茅洲河畔
红色故事滋养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更多港澳同胞了解相关历史,宝安区结合新安县建县450周年节点开展一系列“国情深睇验”港澳青少年国情研学活动。包括参观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了解市级非遗洪佛拳、参访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打卡宝安区文化新坐标等,共12条线路、160个研学体验点。
时光追溯到1928年,茅洲河北岸的燕川村点燃了深圳地区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刚刚结束完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的中国香港男子龙舟代表队、澳门卓科数码黄金海岸龙舟队也受邀来到这里,参观载着深圳地区革命火种的红色原点——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会址原来名为素白陈公祠,95年前,就是在这座红砖素瓦的普通的祠堂里,召开了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得知革命的火种从此撒下时,港澳青年们被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深深触动。
“有国才有家,这是每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情怀。”新安县建县450年的历史长河中,茅洲河沿岸洪桥头的洪佛拳也是一条联系深港两地的精神纽带。
不久前,燕罗街道组织辖区内20名深港青少年参观洪佛拳武馆,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浓浓兴趣。茅洲河洪桥头村作为洪佛拳的诞生地,像茅洲河一样生生不息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洪佛拳在香港扎根发展并发扬光大。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乡亲与燕罗亲戚联系日渐频繁,洪桥头村洪佛拳武馆逐渐成为香港同胞、侨胞等会集的乡情文化基地。
沧桑巨变
铺展新时代大美“湾区画卷”
如今,渚清沙白、水草丰美、白鹭翔集,是茅洲河的生动写照,茅洲河也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来自澳门扶轮社10余名澳门大学生受邀参观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近距离感受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完美融合。在茅洲河水文化展馆,来自澳门的青少年们,细看每一幅老照片,感叹不已。
“还清还绿于水,还水还美于民,从掩鼻而过的杂乱水岸到市民喜闻乐道的滨水公园,从临河落后厂房区到水产城共融的碧道,太令人震撼了。”澳门大学廖文煜振奋地说,从“全省污染最严重河流”到“深圳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令他震撼的,更是那份“沧桑巨变”背后治水人不畏艰难、勇往向前的宝贵精神。
茅洲河畔,还有清平墟、沙井老街等古村古镇,在历史年轮中依旧闪闪发光,一座直棱直角的高楼,是建于清代的广安当铺,高约20米,占地近千平方米;两座环形墙体、穹隆顶的建筑是新桥粮仓,曾是原宝安县四大粮食中心之一……
水清、岸绿、景美。今日的茅洲河,一片生机盎然,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百舸争流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