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载春风化雨,深圳经济特区与港澳的故事如同一幅泼墨长卷,在时代笔触下渐次晕染。这里曾是宗族谱牒上同根同源的血脉故土,如今更成为港澳青年乘风破浪的梦想港湾,每一个片段都在诉说粤港澳大湾区交融的炽热心跳。
站在新起点,深圳正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走向粤港澳居民“心联通”,在这片热土上续写更多“湾区奇迹”。 深港同源一脉承 “5S”研学路开启“国情深睇验” “翻开深港宗族姓氏的族谱,我们发现他们的源流是紧密相连的,至少有五六十个姓氏都存在这样同宗同源的情况。” 2023年,在新安县建县450周年之际,130多位深港嘉宾重回有“新安故城”之称的南头古城,深圳博物馆原馆长杨耀林将深港历史的原貌、两地关系的由来娓娓道来。 南头古城也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是深圳城市的原点,承载见证了原新安县地域的“迁移与回归”。车公庙、鲤鱼门、葵涌……一个个同名的深港村落、宗祠、古庙述说着两地同承一脉的文化符号。 “历史的内在基因让深港这对姊妹城市有了同宗同源的过去,也为今天的两地带来重大的启发。”香港历史学家、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深情地说道。 在南头古城,深圳正式发布“国情深睇验”港澳青少年深圳国情研学精品路线(又称“深圳研学5S精品路线”),“5S”的英文缩写分别对应文化乡情、科技创新、生态景观、活力社会以及圳品圳风5个主题,包含12条线路、160个研学体验点,遍布深圳各区。 “通过‘国情深睇验’活动,我们了解到深圳有那么多‘宝藏’,也打卡了红树林、欢乐港湾、前海梦工场等。” 香港深圳青年总会理事、香港南山联谊会会长刘嘉发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一脉相连的红树林、南迁北徙的候鸟令他联想到,同为“一家人”的深港澳青年必将在这片辽阔无穷的滨海创造更多双城奇迹。 一江清水两地情 软硬规则衔接扩宽发展“半径” “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坐在深圳水库旁的亭子里,原东深供水局教育科副科长李干用粤语深情朗诵着,“还有一句更有文采,叫: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1965年2月27日,在广东东莞塘厦举行的庆祝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落成大会上,香港有关方面向大会赠送两面锦旗,表达了香港同胞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感激之情,李干朗诵的那两句话正是锦旗上的题词。 从东江源头到香港千家万户,这条“生命水线”跨越甲子奔流不息带来波涛回响。 今年,深港两地携手开展了一系列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活动,一批又一批的深港青少年携手相约溯源而上,通过饮水思源,向工程建设者和守护者致敬。 “涓涓甲子意 碧波润香江。”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士沿着这条跨越两地的情感纽带来到深圳谋求更大的发展天地,香港律师、北京市道可特(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善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如今已获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执业资格。“我专注于两地跨境法律事务,工作和业务性质决定了在深圳工作是最佳选择。”自2008年起,17年间黄善端在深圳工作、生活,也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除主业外,他还担任深圳市政协委员、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等职务,积极组织深港两地律师开展跨境法律服务培训,并协助司法局推动两地调解工作的交流与互鉴,推动深圳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扩大港澳专业人士的执业“半径”。 为了给港澳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湾区服务”,目前,深圳在前海、河套深圳园区设立“e站通”,在港澳设立“前海港澳e站通”网点,提供一站式申办跨境政务服务,打造政务联通“鹏友圈”。坐落在河套的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已进入收官冲刺阶段,新口岸将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过关模式,市民由香港前往内地只需使用回乡证、内地返港则只需使用身份证,深港通关将迈入“5分钟时代”。 双创基地“寻梦记” 一个转接头背后的“湾区机遇” “双创基地为公司免除了两年租金和水电费,大大减轻我们在创业初期的成本。”2022年,香港青年、深圳市物研创科有限公司创始人翁树泓与团队于入驻深圳市龙华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正式落地实施,乘此东风,翁树泓和团队成员也找到了创业的“快充口”。 “香港的电车到内地用不了快充,因为香港电车的充电口是CCS2,而内地的车是GBT,于是我们想研发一款将CCS2转化为GBT的转接器,帮助香港的车主开车北上更加方便。”翁树泓表示,深圳的产业链非常完善,在这里仅仅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 随着车轮北上轨迹的加速延伸,一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经济协同的澎湃动脉正强劲搏动。 目前,全市已设立16个深圳海外联谊会挂牌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近1200个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其中南山智园、福田岗厦、前海梦工场等基地被粤港两地政府授予“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称号。深圳还推动成立了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专业人士(深圳)交流服务中心,实施“问策助发展”和“同心撑青年”计划。一系列务实举措,将国家战略落地为青年机遇,将三地差异转化为协同优势,以时代红利赋能青年发展,促进港澳青年实现“人生梦”与“湾区梦”的同向奔赴。